金秋九月,稻穗彎彎!9月25日,在綿陽市三臺縣新魯鎮君安村的稻田里,一條“天府糧倉·百縣千片水稻百畝高產示范片實測現場會”的紅色橫幅在金黃稻浪中格外醒目。

收割機轟鳴聲中,種植大戶何新捧起沉甸甸的稻穗,指尖輕捻飽滿的谷粒,笑容如秋陽般燦爛:“這‘颶兩優8612’品種穗頭壓得彎彎的,真是好種出好糧!”
田間地頭,三臺綠州農業和湖南隆平種業兩家公司的技術人員正緊張作業。他們先用GPS精準測量地塊面積,隨后將收割的稻谷裝入淺綠色編織袋。

在直播間網友的見證下,技術人員楊根三次使用谷物水分測量儀檢測,最終確認含水量20.3%。“濕谷畝產2033.56斤,折合干谷1837.3斤!”他的報數聲引來一片掌聲,手機直播彈幕瞬間被“豐收密碼”“科技種田”刷屏。

現場展示的“稻知優全程解決方案”海報前,隆平種業的農技人員指著水稻生長周期圖解釋:“從拔節孕穗到蠟熟收割,每個環節都有精準調控。”
“落黃齊整、顆粒飽滿、穗子又長又大!”三臺縣綠洲農資公司負責人呂開廣介紹,公司已在新魯鎮連續4年開展水稻多品種示范展示,通過觀察品種的產量、抗性與生育期,篩選出像晶兩優534、颶兩優8612這樣適合當地推廣的優良品種,真正做到為水稻種植負責,有選擇地進行重點推廣。

這場測產是三臺縣建設“天府糧倉”的生動實踐。記者了解到,目前,三臺已建成21個百畝超高產攻關田,打造25個省級和7個縣級千畝展示片,通過“新品種+新技術+全程解決方案”的模式,讓良田配良法。

何新抓起一把金燦燦的稻谷向記者展示,身后滿載稻谷的袋子堆成小山。“110畝新品種水稻每畝多收400斤,今年能增收4萬余元。明年我要擴種到200畝!”他充滿信心地說。現場,飄揚的紅旗下,金稻與綠樹相映,勾勒出一幅“稻花香里說豐年”的鄉村振興畫卷。

記者:李春梅,王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