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今年9月15日-21日是第7個“9·15”中國減鹽周,連日來,我市疾控部門及醫療機構、各縣(市、區)以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減鹽理念和生活技巧,引導公眾知曉每天的食鹽攝入量,倡導“人人行動、全民控鹽”的健康生活習慣。

“高鹽飲食對身體有什么危害?我們每天吃多少鹽合適?”9月15日,在安州區花荄鎮匯星廣場,該區疾控中心聯合轄區多家醫院共同開展“中國減鹽周”宣教活動。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耐心地為群眾講解高鹽飲食的危害、如何控制食鹽量等健康營養知識及科學飲食方式。同時,還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視頻等多種方式,向群眾宣傳控鹽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915”(就要 5 克鹽)的減鹽理念。
此外,涪城、三臺、游仙等地也同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減鹽周宣教活動。
01
攝入鹽過高對身體有什么危害?
據綿陽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侯文惠介紹,根據我國居民膳食寶塔,每個成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約為礦泉水瓶蓋的1/2)。而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對鹽的平均攝入量遠高于此。
侯文惠說,鹽攝入過多會對不同年齡段人群造成明確健康風險:
1. 對成年人的危害:
會導致血壓升高、腎臟負擔加重、胃壁保護減弱,甚至增加胃癌風險,還可能影響鈣質吸收。
2.對兒童的危害:
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上呼吸道感染、鋅缺乏癥的風險增加,且年齡越小,傷害越大。
02
我們該如何科學控鹽?
侯文惠建議:
1. 嚴格把控鹽攝入總量,減少高鹽加工食品。
每日總量標準:市民每天應按照“每人不超過5克”的標準控制鹽的總攝入量,與《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推薦量保持一致;
減少高鹽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如咸菜、臘肉、泡菜等)及其他含鹽量較多的加工食品,從源頭減少鹽的攝入。
2. 警惕“隱形鹽”,購物看營養成分表。
識別隱形鹽來源:鹽藏在面包、粉絲、餅干、醬菜等常見食品中,需留意;
購物選擇技巧:超市選品時關注“營養成分表”,優先選鈉含量低的(鈉低則鹽少)。
3. 改變習慣,精準控制用鹽。
工具輔助控鹽:對鹽量無概念,可用限鹽勺或限鹽罐精準控鹽;
減少調味品鹽:醬油、蠔油等“含鹽大戶”,少用、減量;
調整烹飪習慣:炒菜臨出鍋再放鹽,兼顧口感與減鹽。
寶子們
從今天起
一起減鹽
守護身體健康吧!
(記者:彭雪,劉鳳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