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綿陽市醫療保障局正式印發《綿陽市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特病實施細則》。新政策將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為5年,將進一步擴大門診慢特病保障范圍,切實減輕患者醫療負擔,惠及全市參保群眾。
門診慢特病是指那些需長期或終身在門診進行治療的慢性疾病和特殊疾病。根據新政,門診慢性病合規醫療費用納入統籌基金支付:
◆職工醫保報銷比例為75%,單個病種年度限額2000元,兩個及以上病種年度限額3000元;
◆居民醫保報銷比例為70%,單個病種年度限額1000元,兩個及以上病種年度限額1500元。
門診特殊病(如惡性腫瘤、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等)則參照住院標準進行管理和支付,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調整后,綿陽市門診慢特病保障病種數量由原來的51個(含亞類)擴大至85個(含亞類)。新增病種涵蓋慢阻肺、痛風、病毒性肝炎、前列腺增生、支氣管哮喘、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等常見慢性病,以及重癥肌無力、慢性腎臟病、克羅恩病等重大疾病。
以市民宋彬容家為例,其父母患慢阻肺已有六年,每人年均門診費用約4000元。新政策將慢阻肺納入門診慢性病保障范圍后,通過居民醫保申報慢阻肺認定備案后,每人每年可獲得最高1000元的門診統籌報銷。
“以前看病開藥負擔很重,現在新政策讓我們家的醫療支出明顯減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政策的溫暖。”宋彬容說。

具體如何辦理呢?據介紹,參保人可向醫保經辦機構或具備認定資格的二級及以上定點醫療機構提交申請,所需材料包括醫保電子憑證或社保卡、《門診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申請表》及相關病歷資料。
異地就醫方面,辦理了長期異地備案的參保人員,在備案地發生的門診慢特病費用可實行異地聯網結算。未實現直接結算的,可憑票據、費用清單、處方等材料回綿陽醫保經辦機構報銷。
具體有哪些門診慢特病病種
一起來看
↓↓








(記者:楊沐琪,彭紫薇)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