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新聞網訊 11月17日,在位于江油市彰明鎮涪江之濱的甲魚養殖基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江水研所”)與基地業主四川森林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技術合作協議,通過駐點攻關+定向研發模式開展中華鱉新品種培育,為江油甲魚產業裝上“科技芯片”。

作為國家優質生態資源區,江油憑借涪江流域清澈的水源、富含礦物質的黃泥底質以及良好的氣候條件,使甲魚生長周期較南方延長,營養物質充分轉化,造就了甲魚裙邊寬厚、肉質緊實的獨特品質。2021年,四川森林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江油彰明鎮、龍鳳鎮、武都鎮建立甲魚養殖基地,總面積達1200余畝。

在基地技術人員帶引下,記者穿行在一片甲魚池之間,看見一群群甲魚在清澈的水中游弋。
“這只甲魚就是我們自己培育的一個新品種,叫‘圌山一號’ ,是由中華鱉日本品系和黃沙鱉雜交而成的。” 基地相關負責人陳彬從種鱉池里撈起一只甲魚,向記者介紹,基地建立后,又從兩湖、江西一帶引種一批中華鱉、烏鱉、花鱉等優質品種。中華鱉日本品系的特點是長速快、抗病力強,而黃沙鱉的特點是顏色好看、裙邊寬厚。于是,基地吸納這兩大甲魚品種的優點,經過不斷實驗,最終培育出融合各方面優勢的甲魚新品種“圌山一號”,并做到養殖過程全鏈條可控,確保甲魚品質優良。
2024年,“江油甲魚”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在基地規模化發展過程中,一些‘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這次與長江水研所達成技術合作,對于我們來說無異于‘及時雨’。”陳彬說,甲魚的繁育及新品種的培育是一項技術含量高、耗費時間長、資金耗用大的項目。
長江水研所科技實力雄厚,特別是甲魚繁育技術方面在國內首屈一指。希望通過與長江水研所強強聯合,借助對方的科研團隊和技術力量,加快甲魚繁育及新品種培育,推動“江油甲魚”產業提質增效。
根據協議約定,雙方將重點在中華鱉品種選育、病害防控、生態養殖模式創新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長江水研所將派駐數名技術骨干組成常駐專家團隊,為基地提供技術咨詢和現場指導服務。以他們培育的“長淮1號” 甲魚拳頭品種作為親本,培育適應川北地區低溫的甲魚新品種,為“江油甲魚”家族不斷“添丁進口”。

據了解,截至2025年,江油甲魚養殖基地年產值達5600萬元。針對基地現有面積不足,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短板,基地計劃與江油市政府以及涪江沿岸鄉鎮加強溝通、磋商,爭取不斷擴大甲魚養殖面積。力爭三年內,基地甲魚年產量由現在的50萬斤擴展到100萬斤,從而實現年產值上億元的目標。
加強甲魚全產業鏈建設,全力打造“江油甲魚之鄉”。記者了解到,除了甲魚養殖繁育,該基地還將在甲魚的二、三產業鏈上進行布局,包括以深加工帶動五大系列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通過開設“甲魚小館”和甲魚主題中餐館 ,讓消費者品嘗物美價廉的江油甲魚 ,拉動餐飲服務第三產業。

近年來,江油市以爭創“現代漁業園區”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大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力度,提高全市水產養殖質量和效益。通過此次與長江水研所合作,將系統推進甲魚產業從“傳統養殖”向“智慧種業”轉型,讓“江油甲魚”游向全國,持續擦亮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金字招牌。
(記者:陳元松)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