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坤周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真實記錄了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邁出堅實步伐的生動實踐,是系統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
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戰略擘畫和動員部署之際,深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學習,對于更好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匯聚磅礴偉力,更好在“十五五”時期乘勢而上、接續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蘊藏著四重話語意義
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核心要義來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其主題主線。要在中國共產黨成功推進和拓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整體性框架下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規律、戰略決策部署和公共政策體系的科學認識。
深學細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四重話語意義。一是,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樞紐性話語”。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地位,承上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成果典范,啟下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實踐展開。二是,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共識性話語”。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匯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磅礴偉力,“中心任務”和“最大的政治”旨在為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藍圖變為現實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三是,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整體性話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內涵豐富,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各個領域,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具有統領性。四是,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文明性話語”。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也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從民本到民主,從萬物并育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閃耀文明之光。
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能力
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經驗。思想理論需應用于實踐之中才能發揮指導價值,其科學性判斷和方法論指導才能真正具有現實意義。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的目的在于結合實際,深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就治國理政提出的新規劃和新要求,高效完成新任務和新課題。“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綿陽既有“大城區”,也有“大山區”,發展潛力巨大;既有“大院所”,也有“大產業”,科創資源富集;既有“大流域”,也有“大廊道”,文旅優勢突出。綿陽市在一定程度上是四川省的一個縮影,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省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要求,也是對綿陽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要求。因此,對中國(綿陽)科技城而言,“十五五”時期要持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乘勢而上、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局面。
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局面
在“五新并舉”中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整體文明敘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安全等內容。這就需要在貫徹新發展理念、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新安全格局“五新并舉”中戰略擘畫和協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篇章。在“區域均衡”中打造縣域發展新樣態。郡縣治,天下安。縣域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促進縣域高質量發展,其著力點在于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十五五”時期要通過打造縣域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形態,比如走科技創新驅動型、農業產業主導型、文化旅游融合型等特色化縣域發展之路,以縣域高質量發展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在“改革攻堅”中形塑活力發展新秩序。“十五五”時期,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篇章取得實質性進展,仍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序社會相協同的體制機制和治理體系,比如市場維度上要深化新質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比如在政府維度上要優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特別是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資源均衡配置。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