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創新推行“院落微治理”機制,以黨建為引領、以自治為核心、以智治為支撐,有效破解了丘陵山區鄉村治理難題。
院落是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最小單元,群眾最熟悉、人員最密集、鄉情最聚集。鄉村治理體量巨大、工程浩繁,尤其是面臨諸多難題、痛點,只有統籌資源、找準切口、精準發力,方能滿足群眾需要,實現促進鄉村和諧健康有序發展。從細處著眼、小處入手,持續激活鄉村善治潛能,推動和美鄉村破題開局,讓農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夢想成真。
“微治”引領,“善治”有感可及。把治理“觸角”延伸到院落,構建起鄉村服務網絡體系,可以更加及時地發現問題、高效精準服務群眾,真正打通良法善治“最后一米”。特別是把那些有威望、有經驗的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組織起來,在調解鄰里糾紛、助力解憂紓困的過程中打好感情、鄉情、親情“三張牌”,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同時,也讓文明鄉風持續充盈鄉村沃土。
“共治”聚力,共建美好未來。村干部人手少、力量有限,有時的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能把群眾的力量調動起來,就能實現集中民智、匯聚民力干大事的理想效果。這是黨組織發揮統籌協調功能、盤活有效資源投入鄉村治理的現實所需,也是推動富民興村事業的職責所在。從另一個角度看,解鈴還須系鈴人,民間矛盾糾紛獲得紓解,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推進著鄉村民主建設進程。
“數治”賦能,扮靚幸福生活。用數字化為鄉村治理賦能,實現數字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提升了鄉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以大數據為依托,搭建數字模型、開發應用場景,推動實現治理與服務信息互通、村民與干部在線互動,在潤物無聲之中推動著鄉村管理數字化轉型。把數字化技術融入人居環境治理、矛盾糾紛調解、志愿服務、文明傳承等各個環節,可以持續激活鄉村治理的潛在動能,為良法善治打開一扇智慧之窗。
鄉村善治,無“微”不至。以“院落微治”推動鄉村治理破題開局,持續推動村民自治、黨群共治、在線數治,不斷呈現鄉村幸福生活的模樣。(黃榆)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