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藥振興的進程中,膏方正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與醫藥價值重新被關注。作為中藥傳統劑型的代表,膏方承載著千年本草的智慧,也在現代科技和標準化體系的推動下煥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從頂層設計到企業實踐,中藥產業迎來一場由“量”到“質”的系統變革。今年印發的《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健全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強化全過程質量監管,推動產業鏈協同與道地藥材保護,為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描繪出清晰路線圖。
在這場變革中,膏方成為觀察中藥質量提升與創新發展的一個獨特窗口。膏方不僅體現中醫辨證施治的系統思想,也承載著從古法炮制到現代制藥的工藝演進。其背后,是中藥產業如何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實現現代轉化的生動縮影。
以東阿阿膠為代表的中藥企業,正通過對膏方文化的系統梳理和阿膠生產體系的創新探索,為中藥產業的現代化提供樣本。從經驗熬制到智能煉制,東阿阿膠正以科技創新重塑古老工藝的生命力,為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現實樣本。

產業轉型新勢——中藥高質量發展的系統變革
中藥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重塑。過去依賴規模擴張和經驗生產的發展模式,正逐漸讓位于以質量為核心、以創新為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政策層面的推動,為這場產業變革奠定了基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中藥材源頭治理、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全面提升中藥質量水平。這不僅回應了社會對于中藥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的關注,也為傳統中藥產業注入了現代工業的邏輯與標準。
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質量”與“創新”的雙輪驅動。一方面,中藥產業正通過數字化管理、全鏈條溯源和現代檢測技術不斷提升質量管控水平;另一方面,以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建設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正在重塑中藥的生產與供應模式。
在中藥全產業鏈中,原料端的質量提升成為奠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以阿膠為例,作為膏方及滋補類中藥的重要原料,其質量穩定性直接關系到后續產品的療效與安全。東阿阿膠近年來在阿膠原料端持續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形成了涵蓋原料甄選、生產控制、檢測評估的全過程質量管控模式。此外,東阿阿膠依托行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構建了覆蓋“鑒別-檢測-質控-標準”全鏈條的質量技術體系。通過應用DNA分子鑒定與特征肽技術,并主導制定包括37項《中國藥典》指標在內的多項標準,其打造的“全產業鏈質量管控模式”系統性解決了膠類中藥的質量穩定與真偽可控難題,為整個中藥原料的現代化與標準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典范路徑
從產業結構看,膏方是中藥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它承載著中醫“辨體施方”的文化底蘊,也反映了中藥產業從傳統作坊走向現代工業的變革方向。從原料可追溯到工藝智能化,從傳統經驗到科學標準,膏方產業鏈的現代化演進,正是中藥產業整體轉型的一個切面。
因此,中藥的高質量發展并非局限于生產環節的技術升級,而是一場覆蓋標準、科技、監管與文化的系統重構。從源頭治理到創新賦能,從質量管理到品牌建設,像東阿阿膠這樣的原料型龍中醫藥企業正在以“基礎性創新”的方式,為整個中藥產業鏈的提質升級提供支撐,也為“千年本草”的現代化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阿膠養生”到“膏方復興”——膏方文化的傳承與當代表達
膏方在中國醫藥史上既是一種治療劑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文化實踐。它源于“藥食同源”的理念,既強調藥物的治療功能,又注重藥物與日常飲食、節時節氣的相融。
早在先秦文獻中可見膏狀制劑的影子,漢唐以來隨著制劑技術與醫學理論的發展,膏方逐步形成較為成熟的制備體系;宋代的方書將其配制法條文化成典籍,明清時期的膏方更趨完備,并在民間形成明顯的季節性進補習俗,尤以冬令膏方最為普遍。長期歷史積淀使膏方不僅在醫家處方體系中占有一席,也滲透進民俗、養生與藥膳文化之中。
膏方講究“辨體施養”,通過多種藥材熬煉成膏,用于調理氣血、扶正固本、改善體質,被譽為“中醫藥養生的集大成者”。
在歷代膏方中,阿膠因其卓越的“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功,始終占據著不可或缺的核心地位。自《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以來,其功效歷代醫籍均有闡發,尤以《本草綱目》中的記載最為詳備。在膏方中,阿膠不僅作為基礎的“補血滋陰藥”,更起著收膏定型的關鍵物理作用,它常與人參、黃芪、當歸等藥材相配伍,共同調養氣血、滋陰補虛,是成就歷代諸多名方功效的關鍵成分。
在當代,隨著健康消費升級與中醫藥文化復興,膏方文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意見》的指引下,地方政策已明確“推進中藥膏方等傳統養生產品的發掘應用”,并通過鼓勵提升原料質量與產業創新,直接推動膏方的現代化發展。
我國江浙滬地區膏方文化底蘊深厚,大眾認知度高,是膏方創新發展的高地。東阿阿膠與寧波中醫院、溫州中醫院合作研發溫經膏、補腎養巢膏,聯合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江蘇中醫藥流派研究院共建“阿膠膏方慢性筋骨病養治結合聯合研究院”,共同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切實推動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在以科技創新發力新質生產力賽道的實踐中,東阿阿膠推進“一中心三高地+N聯合”研發體系建設,落地兩大院士工作站,與10余位院士、國醫大師,以及20余所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推動膠類中藥產業鏈創新發展。在此基礎上,東阿阿膠梳理臨床經方、驗方,在“三結合”新藥審評注冊體系下,協助推進經方、驗方向院內制劑轉化,院內制劑向新藥轉化,滿足更多臨床需求,打通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東阿阿膠通過在全國多地中醫醫院的膏方節中提供阿膠熬制等服務,有效推廣了阿膠在膏方中的應用,提升了公眾對阿膠滋補價值的認知,也促進了醫藥端與消費端的銜接。
可以說,從“阿膠養生”到“膏方復興”,東阿阿膠的角色正從傳統滋補品生產者,延展為中藥文化傳承者與現代健康理念的推動者。

傳承千年膏方文化,創新驅動原料升級
在膏方這一千年文化脈絡中,阿膠始終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原料之一。東阿阿膠的煉膠技藝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延續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科技賦能和體系化創新,為阿膠這千年藥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東阿阿膠在行業內率先構建的“全產業鏈質量溯源體系”,從源頭端的黑驢良種繁育、原料皮源質量控制,到生產環節的智能化、標準化工藝,再到終端產品的質量檢測與數據追溯,實現了對“真驢皮、真阿膠”的全程可控。這一體系不僅夯實了阿膠作為膏方核心原料的品質基礎,也為中藥材質量標準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在科研領域,東阿阿膠依托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山東省阿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持續開展阿膠功效機理及復方應用研究。近年來,其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系統開展了阿膠在補血養血、卵巢保護、免疫調節等醫理研究,揭示了阿膠核心功效及作用機制。
在“中藥新質生產力”理念的框架下,東阿阿膠的探索被視為傳統中藥原料企業創新升級的縮影。其通過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和文化賦能,不僅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高質量發展的躍遷,也為中藥產業鏈的現代化提供了有益的路徑啟示。
以東阿阿膠為代表的中藥原料企業,正成為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強化中藥文化認同、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阿膠這一古老原料,正借助創新的翅膀,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產業協同——膏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圖景
膏方產業的復興,不僅是傳統技藝的回歸,更是現代產業體系重構的結果。隨著中醫藥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膏方正在從單一的醫療服務產品,演變為涵蓋原料、制造、醫療、零售、文旅等多維度的綜合經濟體。
從政策層面看,《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布局”,鼓勵地方依托優勢資源打造中藥特色產業帶。膏方作為中藥飲片深加工和消費場景融合的代表形態,正成為地方政府和龍頭企業培育中藥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突破口。
在這一進程中,膏方產業的鏈條正不斷延展。從上游的藥材種植、養殖與原料制備,到中游的膏方生產加工、科研創新,再到下游的定制服務與健康消費,產業協同正在形成系統化格局。各地中醫院、制藥企業、科研機構和地方政府在政策與市場雙重推動下,共同構建出“醫、藥、養、游”一體化發展的膏方經濟版圖。
高質量發展的終極目標,不只是產業壯大,更是品牌共建與價值共識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以東阿阿膠為代表的企業,正與地方中醫院、科研院所共同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積極參與和推動膏方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同時,各地開設東阿阿膠制鮮工坊旗艦店,將服務、體驗、品牌與文化融為一體,實現了有效的融合發展。
未來,膏方或將成為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共性引擎”——既能帶動原料藥、制藥裝備、檢測服務等相關產業協同升級,又能促進中藥消費模式和健康管理理念的創新轉型。東阿阿膠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為中藥產業的現代化提供現實樣本,更廣闊的中藥企業群體,也正在以協同創新的力量,共同繪制出“膏方經濟”的發展圖景。

新質驅動的未來——從“華夏膏方”到“世界本草”
當古老的膏方被重新置于現代產業體系的坐標中,它不再只是中醫藥的傳統載體,而是中國中藥走向全球的一個重要符號。在全球視野中,傳統中藥的標準化、國際化正迎來新的契機。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藥及膏方的國際合作走向深入。東阿阿膠推行"文化出海"與"產業落地"相結合的策略。積極參與和舉辦國際性的中醫藥論壇、文化展覽,并制作了如《少年中醫說》等影視節目,在讓海外消費者先理解和認同中醫藥文化,進而接受其產品。

在這一進程中,膏方不只是歷史的延續,更是現代中藥產業創新能力的體現。它所承載的,不僅是幾千年來“天人合一”“辨證施治”的東方智慧,更是中國醫藥產業以科技為引擎、以標準為支撐、以文化為紐帶的系統躍遷。
可以預見,隨著政策支持、科技賦能和國際合作的深入推進,膏方將成為連接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紐帶。從藥爐中升起的裊裊蒸汽,正融入智能工廠的數字云端;從古籍傳承下的方劑理論,正被轉化為國際語言的健康方案。
當“千年本草”的薪火重新燃起,膏方的故事也正以全新的方式被續寫。從“東阿阿膠”到“世界本草”,這一條跨越古今的路徑,正以“新質生產力”的躍遷,續寫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