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10月23日,在2025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新聞發布會現場,梓潼縣委書記、縣長黃建圍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對翠云廊—劍門關世界級文旅地標、蜀道三國文化精品線路及“兩彈一星”紅色旅游品牌的部署,系統闡述了梓潼以資源保護、文化傳承、業態融合“三注重”為抓手,全面提升文旅產業生命力、吸引力與影響力的實踐路徑。

通過原態保護筑牢生態文化根基,活態傳承擴大多元文化“朋友圈”,業態融合解鎖市場“流量密碼”,梓潼正推動“祈福七曲山·勵志兩彈城”文旅IP邁向更深層次、更廣維度的融合發展新階段。
注重原態保護,堅持把資源保護作為首要任務。
聚焦古蜀道古柏林
對翠云廊古蜀道進行修補,將“交樹交印”制度古為今用,在全省率先頒布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并出臺《梓潼縣古柏資源離任審計交接管理辦法(試行)》,建成全省首個林長制主題公園。
聚焦古遺跡古建筑
投入1.3億元,實施預防性維修項目9個,建成全省首個鄉村石窟文化公園。
聚焦紅色革命文物
按照“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原則,對九院原院部舊址百余處文物進行系統性修繕,全面展現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讓文物真正活起來。蜀道奇觀、七曲圣景、兩彈真跡已成為梓潼文旅的重要基石。

梓潼兩彈城 視覺綿陽 賈朝釩/攝
注重活態傳承,堅持在文化傳承中催生文旅活力。
以文擴圈
發起并成立翠云廊歷史文化研究院、“兩彈一星”紅色文化發展傳承聯盟,成功舉辦“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和7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持續擴大“朋友圈”。
以文潤心
編創《英雄·豐碑》等原創作品,先后在清華大學等高校演出350余場次,用一系列有內涵、有共鳴的“兩彈一星”紅色故事催人奮進、砥礪人心。
以文塑城
把文昌文化、“兩彈一星”精神等內涵稟賦融入城市建設,打造了一批文化地標、生態綠地,構建起“推窗即見景,呼吸皆文化”的城市空間。

四川兩彈城博物館和航天科技館 視覺綿陽資料圖
注重業態融合,堅持“文旅+百業”“百業+文旅”融合模式,探尋市場“流量密碼”。
通過文博精品展形象
建成四川兩彈城博物館、航天科技館,《驚世偉業 護國核盾》入選四川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開發文創產品贏口碑
設計“爭氣彈”等文創產品200余種,打造“文昌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系列產品暢銷海內外,成功榮獲第十一屆四川農博會最受歡迎品牌。
依托文化場景促消費
深挖獨有文化元素內涵,帶動消費超5億元,七曲山文旅綜合體入選“蜀里安逸”消費新場景。
(記者:李春梅,周鈺,劉曾太,陳冬冬)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