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記者走進綿陽市涪城區石塘街道范家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建設現場,耳畔是機器的轟鳴,眼前是繁忙的景象。高聳的塔吊揮舞著長臂,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緊張作業。

“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25%,我們正集中力量,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全力推進,力爭按時交付。”綿陽市涪城區石塘街道范家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建設單位現場代表卿瑞介紹,現場有180余名建設者、多臺大型機械設備協同作戰,主體施工與配套管網預埋同步進行,各項工作在標準化管理下井然有序。

范家片區的“蝶變”,是涪城區回應發展需求、改善民生的主動作為。隨著惠科光電、惠科模組等重大項目落地,該片區先進制造業集群效應凸顯,原有工業用地與生活配套已難以適配發展節奏。為此,涪城區啟動總面積725.18畝的片區改造,核心區域北至范家村1號路、西臨綿中路、南抵惠科路、東達臨港經濟發展區消防站,總投資達4.8億元。目前,已完成1.3億元投資用于拆遷與安置房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建成后,可提供324 套住房,滿足656人的安置需求。

這也是涪城搶抓國家城改政策機遇的生動實踐。2024年國家城改政策擴圍至2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綿陽于當年5月納入支持范圍。涪城隨即申報浸水片區、新皂片區、石塘范家片區(一期)、天生橋片區4個項目,總改造面積約5035.48 畝,涉及拆遷812戶(45.76萬㎡),擬建安置房1520套(16.07 萬㎡),計劃投資21.435億元。

如今,4個項目建設同步提速,2024年10月安置房開工后均進入主體施工:新皂片區1、2、4、5號樓已封頂,3號樓即將封頂,主體完成98%;天生橋片區 1、2號樓建至8層、3號樓7層,主體完成62%;浸水片區3號樓建至11層、4號樓 6層,主體完成55%。涪城區正以政策為支撐、以項目為抓手,讓城中村從“發展短板”變為“活力支點”。
“我們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理念,通過改造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既解決群眾安居問題,又為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區住建局工作人員吳帆表示,將持續緊盯項目進度,嚴把質量安全關,讓更多群眾早日實現“住有優居”,為涪城高質量發展筑牢城市根基。
記者:尹秦,王澤宇, 劉燚(見習),李書儀(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