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城市交通擁堵治理離不開全民智慧。今年7月,綿陽市緩堵辦啟動“開門治堵”建議征集活動,邀廣大交通參與者為堵點治理建言獻策。目前,活動持續火熱,交警部門已完成多輪建議梳理歸納。
10月22日,市緩堵辦公布第三批十大“金點子”(詳見附件),出租車駕駛員李國剛耗時兩月撰寫的近3000字緩堵建議脫穎而出。對此,公安交警專程前往其工作地,送上交警周邊禮品致謝。

從業近十年的李國剛,憑借日常行車積累的一線經驗,聚焦“潮汐車道”設計核心,并形成針對性建議。他提出,“路不夠那就借路來用”,通過動態調整車道功能,可緩解重點路段高峰擁堵,為城市緩堵保暢提供新思路。
建議中,李國剛針對東方紅大橋、九洲大道(園藝山至主城區段)、長虹大道(金柱園至經開區段)3條關鍵路段制定詳細潮汐車道方案。為確保方案落地,他還提出設施配套保障措施——
◆大循環路口設不低于2.5米高的“單向通行”“大循環路線”組合指引牌,潮汐車道每50米設1個可移動隔離墩并標注反光地面標識;
◆東方紅大橋、九洲大道等路段每200米裝1個車流監測攝像頭,核心小循環路口設違停抓拍攝像頭,實現全天候管控。
“一線駕駛員就像是交通治理工作的‘一線情報員’。”李國剛在采訪中表示,這些建議均源于日常觀察,已歷經初稿撰寫與打磨,后續還將在交警部門溝通指導下制作PPT細化內容,希望能切實為擁堵節點“降溫”。
公安交警部門回應,將針對李國剛的建議召開專題論證會,進一步評估方案可行性,推動優秀治堵思路轉化為實際舉措,助力打造平安暢通的城市交通環境。
(記者:劉晏男,張瀚?。?/p>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