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手在工會驛站內打餐
當深秋寒風掠過江油街頭,工會驛站里的溫暖卻直抵人心——美團騎手張師傅捧著熱飯盒感慨,如今5元就能吃頓豐盛午餐,再也不用為中午吃飯發愁。從一頓實惠午餐,到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再到勞動爭議的高效化解,近年來,江油市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急難愁盼,以孵化賦能、法治筑基、溫情服務的全方位舉措,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節節攀升,用心書寫著新時代民生保障的“江油答卷”。
孵化賦能拓新徑 就業幫扶惠民生
“社區成立聯盟后,吸引了很多企業入駐,通過技能培訓,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現在我已是農業領域主播了!”江油市電商協會主播羅秋笑著說。
羅秋口中的“聯盟”,是中壩街道牽頭打造的新經濟新就業形態創新就業中心。該中心聯合16個社區創辦了江油市眾誠致遠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構建聚焦新經濟、新業態的創業孵化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資源對接等服務,重點孵化電商直播等契合區域發展的項目。
“13家引進企業陸續運營后,將直接或間接帶動400余人就業,今年上半年企業總營業額已超千萬元。”江油市眾誠致遠社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鄭玉軍介紹。
新業態的崛起,源于其低準入門檻、高靈活性的優勢,既為轉型勞動力提供“緩沖過渡”機會,也為返鄉青年、殘障人士等群體拓寬增收渠道。江油在培育新業態勞動者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統而精準的扶持體系:依托電商協會推進電商培育計劃,發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電商直播基地、網紅孵化基地,提供“理論+實操”全鏈條支撐;聚焦電商直播、短視頻剪輯等緊缺技能,開展精準線上培訓。
“這里租金低,還提供系統電商培訓,減少了運營成本,讓我們初創企業能輕裝上陣。”入駐創新就業中心的江油市電商協會副會長楊東偉,深切感受到政策支持與配套服務的實惠。

普惠超市為新業態群體提供便利
法治筑基強保障 爭議化解在“新”端
“以前接單心里不踏實,現在平臺用工規范了,簽了協議、明確了報酬,遇事也知道找誰解決!”騎手李師傅的感慨,道出了眾多新業態從業者的心聲。
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同時,新型用工關系之下的勞動爭議也逐漸顯現:勞動關系難認定、社保參保率低、平臺責任模糊等問題,成為不少勞動者心中的“痛點”。對此,江油不搞“零敲碎打”,而是從頂層設計破題:出臺《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構建以“1+N”政策體系為核心,多部門協同、裁審銜接一體的權益保障機制。
更扎實的制度持續落地:推行適用于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群體的勞動合同與書面協議示范文本,明確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關鍵內容,從源頭減少爭議產生;同時,市人社、政法委、社工部等部門聯合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聯合調解中心”,成為糾紛處置“終點站”。
“我們從被動回應轉向主動服務,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江油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為服務偏遠地區勞動者,除城區調解中心外,還在青蓮、三合、武都等鄉鎮設基層聯調點,自去年6月運行以來,已成功調解多起勞動爭議。
與此同時,江油還推行“行業黨委+部門+企業”共建模式,在快遞物流、電商等新業態集中領域培育“兩新”黨組織2個,建立美團外賣、貨運協會、匯星商超等勞動爭議調解組織3家。這些組織不僅是化解矛盾的“前哨”,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企業規范用工、主動溝通,讓法治的溫度體現在每一位勞動者的笑容里。

通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代表座談會了解心聲訴求
溫情服務沁人心 城市驛站暖“新”人
在江油,一家掛著“普惠超市”招牌的門店成為新業態勞動者的暖心驛站。每天清晨,外賣騎手小李都會來這里,用工會消費券買新鮮農產品,“東西實惠新鮮,還能用券,太方便了!”
普惠超市采用“產地直采+超市銷售”模式,深入24個鄉鎮(街道)收集本地優質農特產品信息,商品均來自周邊鄉鎮,既保質量又降成本。運營近兩年,已邀請清香園、詩仙閣酒、詩鄉肥腸等50余家本地商家入駐,上架特色產品350余種,累計發放消費券2萬余張。“平時工作忙,沒時間趕集市,這里價格優惠、東西好。”從事家政行業的丁慶華常來“普惠超市”采購物品。
與普惠超市相伴的,是全市83個戶外勞動者驛站。這些驛站為外賣員等群體提供“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歇腳”的暖心服務,還開展送清涼、集體生日等活動;創新“驛站+”模式,投放書籍5000余冊、舉辦讀書分享會,將驛站打造成職工的精神“補給站”和技能“加油站”。
江油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關愛服務還體現在身心健康的呵護上: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免費健康體檢、免費接種流感疫苗,提供 “零負擔”健康評估;針對女職工增設婦科常規檢查,確保服務全面精準。與此同時,法律維權和技能培訓也同步跟上,為28家新就業形態企業開展勞動法律法規培訓,組織企業勞資人員參加勞動關系協調師培訓,常態化提供免費法律援助,建立技能培訓機制,開展快遞行業、電商培訓,助力勞動者提升本領。
從創新就業中心孵化電商直播項目、帶動四百余人家門口就業,到“1+N”政策體系與聯合調解中心破解勞動爭議痛點;從83個戶外勞動者驛站提供歇腳納涼的貼心服務,到普惠超市用直采模式與消費券傳遞民生暖意……江油以“精準對接需求、系統破解難題”為導向,用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舉措,織成了一張覆蓋就業幫扶、權益維護、溫情服務的“幸福網”,不僅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城市奔波中找到了歸屬感,更以民生溫度激活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活力,讓“暖心巢”越筑越實,“成長路”越走越寬,持續筑牢著勞動者腳下的“幸福線”,為新時代民生保障工作寫下了生動的江油注腳。
(劉煜/文 江油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