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城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集10大增值服務板塊于一體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科技城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下稱“企服中心”)成功協助一家沿海企業僅用6個工作日便落地科技城新區。
從前期選址評估、政策解讀,到中期聯動多部門精準匹配資源,再到后期工商注冊指導、協調環評用電,這種“一企一人、全程跟蹤”的項目制服務,正成為企服中心的標配。
這并非孤例。自今年2月運行以來,這個集科創、知識產權、政策等10大增值服務板塊于一體的新陣地,已累計服務企業417次,解決企業訴求125項,其背后折射的,正是科技城新區以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為筆,精心繪制的一幅從“便捷服務”到“增值服務”的營商環境新圖景。
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傳統政務服務“天花板”。企服中心不再滿足于基礎審批事項的“一門辦理”,而是主動將服務鏈條向企業全生命周期延伸。
四川科大律師事務所的稅務關系轉移難題,是中心破解“一類事”的生動實踐。面對跨區域、跨部門的流程梗阻,中心服務專員沒有止步于“告知流程”,而是主動研究流程盲區,梳理關鍵節點,并聯動區級其他部門協同發力,最終打通堵點,讓企業順利完成轉移。“以前辦事可能要跑多個部門,現在有了中心,他們主動幫我們協調,感覺有了‘娘家’。”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如果說個案解決展現了服務的“溫度”,那么綜合服務中心構建的“基礎層+應用層”服務新生態,則彰顯了改革的“深度”與“精度”。
在基礎層,技術賦能是基石。科技城新區在已有的707項區本級政務服務事項上,新推出61項產業鏈特色增值服務,并引入“產品化”運營理念,動態更新服務清單,新增市場化服務項目50余項。同時,完成人工智能等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開發智能問答、企業朋友圈等場景,搭建企呼我應平臺,實現7×24小時“服務找人”。
在應用層,機制創新確保服務落地見效。科技城新區推行清單式服務,繪制形成“企業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大圖譜”,讓資源“一圖清、一單明”。構建的訴求閉環處置機制與跨部門協同機制,確保企業訴求“日跟蹤、周復盤、月總結”,辦結率達100%。專業化服務隊伍通過高頻次培訓和外出學習,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在近日“涪江九地”政務服務跨區域合作暨增值化改革工作交流會上,科技城新區更是作為綿陽市代表作經驗交流發言。
從解決一個企業的具體難題,到賦能一個產業鏈的蓬勃發展,科技城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的這場增值化改革,本質是一場從管理者到服務者、從“單點供給”到“生態營造”的深刻變革,該區正朝著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構建互利共贏發展新格局的目標穩步邁進。(孫麗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