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手持訂單分別占全球55.7%、74.1%、63.1%,連續15年居世界第一,充分展示了中國制造的雄厚實力。隨著5G、AI、LNG相關技術在造船業成功應用,我國造船業正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實現從“規模領先”向“智能引領”的跨越,為海洋強國、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勁動能。

“愛達·魔都號”,來源:澎湃新聞
5G+AR為船舶質量保駕護航
船舶制造其產品結構高度復雜,產品體型偏大,具有技術要求高、生產安全標準嚴格、資本投入大、勞動力密集等特點,對成品件、結構件、化工材料、工藝輔料和標準件等百萬量級生產資源的協同設計需求較高。在浦東新區長江口南港河段南岸,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這個“巨系統”工程,僅零件數量就超過千萬,且建造人員眾多,系統界面復雜,協同工作量大。

今年上半年,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順利完成塢內起浮,正式轉入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的關鍵階段。(來源:人民網)
為提升造船效率,工程師們采用了數字化協同設計技術,搭建了全球化的協同網絡,使全球供應商都能參與設計。同時,通過三維數字技術模擬建造過程,最大限度避免了“邊造邊改”的情況。
在造船工廠智能薄板生產車間,中國聯通技術專家介紹說,鋼板薄板的厚度、平整度,對船舶的結構質量有重大影響。為了打造精品船舶,中國聯通于2021年為工廠部署了基于5G的大型鋼結構裝配精度檢驗系統,通過5G網絡實現裝配過程的實時監測與精度控制。該系統融合了自動化檢測分析技術,相比傳統方式效率大幅提升,并支持邊裝配邊檢測的即時反饋機制。通過基于5G的機器視覺檢測場景的應用,測量時間從原來的3—4小時縮短至30分鐘內,測量效率提升了400%。這一裝備制造業標桿應用,入選工信部重點行業實踐案例。

2023年,中國聯通還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成立AR遠程檢驗工作室,利用AR+5G的創新技術為生產建造及質量管控增效。此外,5G+AR遠程檢驗技術讓船東和船檢無需到場,即可借助5G網絡和AR眼鏡以“第一視角”完成工程驗收。據了解,中國聯通工程師還將5G技術應用于全船運營,通過多網絡融合隔離控制技術,為不同角色提供“專網”體驗,提升運營效率和乘客體驗。
在浦東新區長江口,有了中國聯通5G專網的支持,借助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重型堆垛機智能立體倉庫實現了大郵輪等巨系統工程重型物資的智能化立體管理,在匹配倉儲位置、識別倉儲狀態、發布業務提醒等方面實現了自動化,并具備高精度定位和操控能力,讓物資快速、安全出入庫。據中國聯通技術專家介紹,與傳統倉儲模式相比,該智能倉庫的倉儲物流運營效率、場地空間利用率大幅提升200%以上,且人力成本、作業風險大大降低。

圖片來源:上海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AI為船舶設計注智賦能
船舶工業設計是制造之前的重要環節。在設計環節,全球造船業都面臨知識獲取低效、建模周期漫長、軟件適配滯后等具體的痛點問題。具體而言,船舶規范體系龐雜,一本規范書動輒數千頁,人工查詢準確率不足40%;二維圖紙轉三維模型,需10-15人耗時3-5個月,多系統開發跨部門協作難;新船型訂單的工業軟件定制開發需1-2個月。
為了解決相關問題,聯通數據智能有限公司、中國聯通上海分公司與行業工業軟件研發機構于2024年聯合成立人工智能創新實驗室。隨著AI全面應用于船舶設計環節,設計師工作效率、翻模設計效率提升50%,軟件定制周期從1-2月縮短至1-2天。“AI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正在成為設計師的好幫手、造船業降本增效的利器。”中國聯通相關技術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AI為造船業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能。聚焦造船規范知識問答、翻模設計、系統設計三個船舶設計領域重難點場景,技術團隊通過半年聯合攻關,打造出行業級解決方案。中國聯通發揮技術、算法優勢,與客戶船舶場景、數據結合,為船舶行業規范要求復雜、建模設計周期長等痛點問題提供快速而有效的AI解決方案,更好地服務船舶行業國產化與數字化轉型。
每艘船舶的具體設計需求都有差異,需要定制化分析和制造,設計師需要參考上萬頁的規范手冊進行大量參數核對與計算。中國聯通應用元景DeepSeek大模型與RAG(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結合級聯切分、多路檢索等算法,攻克非結構化文本解析難題,實現圖表和公式的跨模態檢索,對船舶設計規范書進行解析回答,支持富文本知識問答能力、精準定位答案溯源,幫助船舶設計師查詢效率提升10倍、工作效率提升50%。作為業界首創,該產品已嵌入國產設計軟件,并開展國產化算力適配及應用推廣。
翻模設計是船舶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指將已有的2D設計圖紙作為輸入,通過專業造船軟件重新構建全船精確的3D數字模型,精確還原船體結構等所有要素的空間位置與幾何關系。中國聯通率先通過元景多模態、視覺大模型對2D設計圖紙進行參數和設計要素識別,輸出3D建模所需的數據要素,通過匹配DSL建模語言,節省40%設計人力,效率提升50%,推動全流程數字化,實現降本增效。
船舶建設需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統軟件,涉及需求種類多、開發難度大、設計周期漫長。通過深度調研,中國聯通推出了具有統籌、建議、決策、執行等功能的工業軟件設計智能體,通過編排技術融合業務知識,以圖文檔驅動多場景協同,需求解析速度大幅提升,適配工業制造等“高精尖”場景。相關客戶使用該智能體后,船舶建設管理系統設計說明書可從3小時壓縮至15分鐘,全流程效率提升50%。
隨著數字技術近年來的應用,造船效率已大幅提升,如6萬噸散貨船建造周期從4年縮短至8個月。中國聯通相關技術專家向記者表示,不僅是造船業,未來,“數據+智能”將進一步賦能制造業以及千行百業,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注入科技力量。
不僅僅是造船行業,人工智能已從前沿科技概念逐步滲透至千行百業的核心業務流程。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實深度融合,7月18日至19日,2025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將在上海召開,中國聯通將與業界大咖及合作伙伴相聚探討未來通信科技發展新機遇,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洪流中向實同行,共創融合新生態。
大會官網
和小程序(cupc2025)現已上線
大會期間
還將召開“AI賦能工業智能化”專題論壇
聚焦“工業AI新引擎”與
“具身智能新實踐”雙輪驅動
共探工業行業AI發展方向
共推數字技術融合突破
敬請關注!
?。▉碓矗褐袊撏ǎ?br />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