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由國網綿陽供電公司主辦、西南科技大學協辦的“電亮未來,綠色同行——留學生走進國家電網”活動在北川舉行,10名外國留學生近距離體驗綠色低碳發展在中國鄉村的強勁脈動。
在古羌水磨漆藝傳習所,非遺傳承人朱紅志手持電動打磨器,僅用1分鐘,便將一只粗糲的小碗打磨得光潔如玉,引來留學生們陣陣驚嘆。
如今,電力設備已全面融入制漆、拋光、打磨等環節,使原本需耗時半年的漆器縮短至3個月完成,年產值達1500萬元,帶動500多戶羌鄉群眾增收。
隨后,留學生們走進被譽為“云朵上的山寨”石椅村,羌族碉樓與綠意盎然的樹木相映成趣。在寓意“心連心”的“吉米電力驛站”里,留學生們圍在電管家身邊,體驗電力便民服務云終端,了解“村網共建”如何實現村民“辦事不出村”,便捷、現代化的電力服務觸手可及。
在綿陽首座鄉村充電站內,6個充電樁靜靜矗立。國家電網工作人員現場演示操作流程,來自葡萄牙的留學生David在手機充電樁前掏出手機,一邊體驗一邊贊嘆:“在山村也能享受這樣的服務,很不錯,這才是真正讓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人。”
近年來,國網綿陽供電公司立足鄉村生態振興,加大全電民宿、全電廚房、智慧綠燈等基礎設施建設,電能覆蓋臘肉、枇杷等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協助建成光伏電站400余處、充電樁800余個。接下來,將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可持續發展貢獻綿陽電力的智慧與力量。(王康力 記者 唐舒琪 朱博文)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