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52歲的綿陽市民譚德權組織某公司開展了無償獻血活動,再次為綿陽臨床醫療用血貢獻力量。
除了號召大家加入無償獻血隊伍,譚德權自己也堅持獻血了27年,獻血次數283次,累計獻血量達91960毫升,相當于23名成人全身血量總和,為459位陌生人筑起了生命的防線。

一次獻血
點燃終身奉獻之火
譚德權的“熱血人生”,始于1992年的軍營歲月。
當時,一名戰友在執行任務時不幸失血過多,急需匹配血型輸血。當得知自己的血型恰好吻合,他沒有絲毫猶豫,脫口而出:“快,抽我的!”
看著自己的血液緩緩流入戰友體內,對方原本蒼白的臉龐漸漸恢復血色。那一刻,譚德權真切領悟到:“原來生命的力量,能以這樣直接又溫暖的方式傳遞。”
這一次挽袖,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永不熄滅的奉獻種子。
1996年退役回到家鄉綿陽后,得知醫院臨床用血時常告急,譚德權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默默走進了血站的大門。

誰也未曾想,這條通往血站的路,他一走就是27年——從25歲的青蔥少年到52歲的兩鬢微霜。
面對家人心疼的話語,他總是溫和卻堅定地解釋:“放心,每次獻血前醫生都會仔細檢查,我身體沒問題。用我一點血,換別人一條命,太值了!”
危難時逆行而上
帶動百人共赴“熱血之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唯有喚醒更多善意,才能匯成愛的江海。”這是譚德權常掛在嘴邊的話,更是他在危急時刻始終踐行的信念。每當需要“熱血支援”,他永遠是沖在最前的“逆行者”。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譚德權往返于北川、安縣(現安州區),忙著轉移受災群眾、運送緊急物資。得知災區血庫告急,他立刻奔走呼吁,20天內帶動200余人參與獻血,用汩汩熱血為受災同胞搭建起生命通道,也因此獲評“綿陽市抗震救災優秀志愿者”。
同年,得知一名患罕見病的孩子每周都需輸血維系生命,譚德權主動提出定向獻血,還在病床前和孩子約定:“我們一起戰斗,你要像解放軍叔叔一樣勇敢!”此后兩年,孩子每次需要輸血的時候,他從未缺席。孩子的父母被他的善舉深深打動,也加入了獻血隊伍,讓這份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2021年,譚德權與退役老兵楊松濤共同推動成立了綿陽市首支“戎耀退役軍人無償獻血支隊”。如今,這支隊伍已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50多人,他們走進社區、深入單位,發傳單、做宣講,把無償獻血的奉獻種子播撒進更多人的心間。
以生命赴使命
讓奉獻之花遍地綻放
除了堅持無償獻血,譚德權還在不斷拓展“奉獻”的邊界:
2003年,他簽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書,只為給患者“多一份生的可能”;
2016年,他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生命總有盡頭,把還能用的器官留給需要的人很有意義!”譚德權說。

5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五星級志愿者、全國無償獻血終身榮譽獎、最美綿陽人、綿陽市十佳志愿者……諸多榮譽加身,譚德權卻從未停下腳步。
如今,他仍在積極號召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記者:彭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