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美家庭農場大棚內,工人們正在起壟移栽
近日清晨,陽光灑在鹽亭縣高渠鎮堠溪村,連片的農業大棚熠熠生輝。大棚內,正是一番生機盎然的景象:一壟壟草莓苗青翠欲滴,噴灌系統正噴灑出細密水霧,農戶何江彎腰查看苗情,額角滲著汗珠,臉上滿是期待。
“我們搶抓農時起壟移栽,這批草莓計劃元旦上市,正好能趕上價格好的時候。”何江是蜀美家庭農場的負責人,這幾年通過大棚種植草莓,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的轉變。
近年來,鹽亭高渠鎮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瞄準市場需求,巧妙打好“時間差”,分時段輪種各類果蔬,讓大棚“四季不休”、土地“全年生金”。
草莓,正是這場“時間競賽”中的主角之一。“以前種地最怕變天,一場大雨可能就讓半年辛苦白費?,F在有了大棚和滴灌系統,溫度、濕度都能調控,草莓產量、品質也提上來了。”站在設施完善的大棚中,何江算了一筆賬:如今每畝草莓收入能達到9000元左右,80多個大棚年銷售額預計超百萬元。
如今的鹽亭,大棚不再只是簡單避雨的殼,而是成為科技賦能農業、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色車間”。隨著一批像何江這樣的新農人涌現,傳統的農耕正轉變為有奔頭的產業。(衡廷凡 付艷 記者 彭紫薇 楊沐琪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