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洲技校庭審進校園活動。

法治副校長授課。

香樟樹品牌logo。

積極開展國家憲法日活動。

“香樟樹”夏令營研學活動。
香樟樹,綿陽的市樹。它樹冠雄偉,枝繁葉茂,四季常青,也象征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綿陽人民。時光變遷,這些矗立在路邊的香樟默默見證著綿陽的歷史,早已成為了地標和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綿陽法院,也有一個以“香樟樹”命名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品牌,正以“遮風擋雨、凈化環境”的守護姿態,在綿州大地上鋪展法治護苗的生動圖景。
自2022年創立以來,綿陽兩級法院依托“香樟樹”品牌,打破傳統“就案辦案”局限,構建起“前端預防、中端矯治、后端幫扶”全鏈條保護體系,將司法保護與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深度融合,以法典為剪、以司法作鋤,滋養、修正未成年人成長之路,耕耘培育希望的沃土,走出了一條兼具力度與溫度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新路徑,讓法治陽光照亮青少年成長每一個角落。
□ 鄧勇 文/圖
前端預防
織密法治防護網 源頭筑牢安全墻
打籃球時因語言矛盾發展為打架事件,導致同學腿部“傷殘”,打人者以“故意傷害罪”被送上“法庭”。“庭審”當天,師生們全神貫注,凝神傾聽,真切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與公正。就在大家沉浸其中時,學校老師突然揭曉,整個審判其實是一場安排好的劇本……這是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等單位拍攝的法治微電影《劇本殺》里面演繹的場景。該電影不僅從全國29個省市1227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法治中國·美麗綿陽”第五屆中國科技城法治微電影大賽平安中國單元“最佳微視獎”,更讓“沉浸式普法”走進了萬千青少年心中。
這只是綿陽法院“香樟樹”品牌堅持“預防就是保護”,筑牢權益保障“前端堤壩”,最大限度源頭預防,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藍天的縮影。
近年來,針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不足的痛點,綿陽法院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化普法矩陣:
線上,“潮流化”宣傳讓法治宣傳遍地開花。依托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發布3000余篇普法文章、560余部普法短視頻,其中“3分鐘普法”系列短劇以貼近生活的情景演繹,讓法律知識“接地氣”又“跟潮流”,5部作品斬獲“金法槌”獎;創新開設的“香樟樹云課堂”聯合教育部門推出直播課程,單場最高觀看量突破10萬人次,經開區法院原創漫畫《看不見的“鎖鏈”》被中國長安網等平臺廣泛轉載,讓法治宣傳觸達更多青少年。
線下,“沉浸式”教育讓法治信仰扎根心底。在綿陽中院掛牌的綿陽晚報小記者俱樂部社會實踐基地,3000余名青少年通過法治研學近距離感受司法魅力;180余次“法院開放日”、140 余場“模擬法庭”,讓40萬余名師生在角色扮演中領悟法律精神;135 名法治副校長深入校園,不僅完成每年不少于4課時的法治授課,更通過“香樟樹關愛信箱”靠前化解校園糾紛10余起;同步開通的“小樟 995”未保專線,構建起線上線下雙軌求助渠道,60件咨詢求助得到妥善辦結,校園欺凌調查問卷的定期發放,實現了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干預。
中端矯治
專業審判顯力度 溫情司法護成長
“感謝法官阿姨,讓爸爸媽媽重新重視我的感受。”在一場特殊的“圓桌審判”結束后,涉案未成年人小宇(化名)輕聲說道。與傳統庭審不同,綿陽法院推行的“圓桌審判”摒棄了冰冷的法臺阻隔,以溫和的庭審氛圍緩解未成年人的緊張情緒,實現“嚴懲侵害”與“教育挽救”有機統一。
專業化審判是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核心支撐。為推進這一“專業化”建設,綿陽兩級法院均單獨設立或掛牌成立少年審判專業團隊,全面推行未成年人案件“三審合一”。同步開通涉未成年人案件綠色通道,確保案件快速立案、審判、執行。同時,聯合相關部門出臺的《規范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的實施意見》等系列規范性文件,為專業化辦案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創新推行的“首審跟蹤制”,由首審法官全程跟進涉同一未成年人的系列案件,精準甄別“民轉刑”風險,從源頭防范未成年人再次陷入困境。
在家事審判領域,“香樟樹”品牌同樣彰顯司法溫度。張先生和王女士相識于校園,婚后二人感情恩愛并育有一兒一女。但隨著時間推移,兩人漸漸因性格不合以及家庭矛盾漸行漸遠,張先生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二人離婚。庭審過程中,雙方一直相互指責,情緒激動,甚至以極端言語威脅對方。考慮到兩個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動輒爭吵的環境下,身體和心靈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承辦法官積極調和的同時,還在庭上向二人發出《關愛未成年人提示》:“一段婚姻關系的結束,并非從此雞犬之聲不聞、老死不相往來,也不是轉身瀟灑離去,相忘于江湖,也許你們從今以后難以再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但卻可以一直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溫暖的文字背后,是我市法院發出的首份《關愛未成年人提示》。
據了解,針對涉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綿陽法院首創并常態化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累計發出提示書1000余份,引導父母聚焦子女權益保護。同時,對家庭教育嚴重缺位或不當的監護人,依法簽發《家庭教育指導令》69份,強制要求家長接受專業指導,推動“依法帶娃”成為家長的必修課。
后端幫扶
多元聯動傳暖意 護航新生啟新程
除審判環節外,綿陽人民法院積極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后半篇文章”,在跟蹤幫教、司法救助等延伸工作中不斷深化。
今年19歲的小吳,曾因盜竊被判處有期徒刑。近日,小吳刑滿釋放,如愿穿上工作服,在綿陽市九洲技術學院“法治教育幫扶基地”參加培訓。三個月后小吳將踏上工作崗位,開啟新一段人生。“如果沒有法官和這個幫扶基地,我可能還在迷茫中徘徊。”小吳動情地說。
2021年5月,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與九洲集團聯合在九洲技校掛牌成立“法治教育幫扶基地”。作為我省首個由法院牽頭成立的法治宣傳幫扶基地,這里不僅通過庭審進企業、進校園以及普法宣傳等方式,為未成年人進行法律知識宣講,還在幫扶工作方面通過利用九洲技師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幫助廣大未成年人,尤其是給曾經觸犯法律的未成年人提供學習、就業機會。這一創新舉措,為評估合格的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打通了他們回歸社會的 “最后一公里”。
后端幫扶的溫度,也體現在對困境未成年人的精準救助上。
近年來,綿陽法院創新建立“涉案未成年人救助制度”,突破傳統司法救助局限,聯動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多方力量,構建起醫療、心理疏導、復學、資金支持等多元化救助模式。截至目前,共審核通過救助申請25件,惠及25名困境未成年人,其中18人獲得醫療、心理疏導或復學救助,7人獲發救助資金超過10萬元,救助率達100%。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創新性制度因其顯著實效,還被最高人民法院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
以司法建議推動社會治理,是“香樟樹”品牌的又一亮點。綿陽法院從個案、類案中敏銳發現校園欺凌、特殊場所安全治理等領域的深層次問題,累計發出高質量司法建議 45 份,推動相關行業開展專項整治。牽頭建立特殊場所安全保障義務工作協作機制,聯合公安、檢察、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明確職責、協同發力,有效減少了特殊場所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發生,為青少年營造了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品牌輻射
“1+N”架構聚合力 法治之樹更蔥郁
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回顧近年來綿陽法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歷程,從“被動受理”到“主動預防”、“個案處理”到“系統治理”、“法庭內”延伸至“法庭外”,再到法治副校長深度參與校園治理、家庭教育指導令強制督責、涉案未成年人多元救助等創新做法,“香樟樹”品牌正成為具有綿陽辨識度的司法保護亮點,為構建中國特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提供了鮮活的地方實踐樣本。
更可喜的是,經過多年深耕,如今,綿陽法院 “香樟樹”品牌已形成“1+N”特色架構:江油法院打造“江未花開”,寓意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延伸拓寬司法職能,護衛未成年人向香樟花一樣絢麗綻放,釋放青春活力;北川法院推廣“羌紅阿依”,旨在結合羌族文化特色,以生動形式普及法律知識,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游仙法院“游未關愛”通過“法治教育+司法保護”的雙軌模式,旨在為青少年營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一批批子品牌競相綻放,這一切都只為能讓一顆顆小小的“香樟樹”更好地沐浴法治陽光,綻放希望和夢想。
未成年人保護是文明社會的莊嚴承諾,更是關乎民族未來的重要工程。在這個“工程”上,綿陽法院人的智慧和擔當,是“少年強則國強”的法治踐行,亦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傳承。“香樟樹常青,法治護苗不止。”綿陽市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綿陽法院將持續深化“香樟樹”品牌建設,優化數字賦能體系,拓寬協同共治維度,讓法治的綠蔭更加廣袤,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牢更堅實的司法屏障,讓每一棵“幼苗”都能在法治陽光下茁壯成長。
守護青春,向陽而生。愿這束法治之光,照亮未成年人成長之路,讓孩子們在灑滿陽光的沃土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