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令營寓教于樂、托管班接力守護、志愿者傳遞愛心……
暑期關愛行動情暖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參加暑期夏令營接受紅色教育
火熱的七月,當剪刀在紅紙上游走,三臺縣解放村7歲的小成在“荷香童伴之家”舉起一只活靈活現的非遺剪紙小兔,眼中閃著光。在他身后,是40余張同樣專注的笑臉——這間教室里的暑期托管班已持續十年,成為1000多名留守兒童記憶中的溫暖港灣。
不僅是三臺,在綿陽這片熱土上,暑期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行動正以多元豐富的形式,穩穩托起孩子們的快樂童年。
大學生志愿者輔導孩子學習
七月上旬,三臺縣20名品學兼優的留守兒童,從家鄉出發,踏上一段難忘旅程。在“天府有愛·工友‘童’行”活動引領下,孩子們的目光越過熟悉的田野,投向首都北京的遼闊天空。
梓州中學學生小陳站在巍峨的古長城上,眺望遠方,心潮澎湃:“雖然中途很累,但當你登上頂峰,遠方的景色非常漂亮!”另一位同學在衛星飛控指揮中心近距離感受航天科技的脈動后,言語中滿是自豪:“這些曾經在電視上遙不可及的東西,這次觸手可及…… 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
孩子們第一次徜徉于國家博物館的千年回響,沉浸于北大、清華等頂尖高等學府的書香氣息。旅行結束時,他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嶄新的志向回到三臺,迎接他們的不僅有家人的思念,還有當地政府飽含關懷的慰問品。這趟旅程,已將希望的種子悄然種進孩子們的心田。
遠行拓寬視野,歸家則修復情感。7月12日,涪城區花園片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場名為“情感交織,暖鏈時光”的親子活動溫情上演。49名成員在福彩公益金支持下,通過涪城區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精心設計的互動活動,重新學習愛的表達。
“咖啡默契大比拼”中,親子用肢體協作共同制作咖啡,讓情感在無聲的配合中自然流淌;“家庭密碼接力賽”里,雙人跳繩的節奏、合作拼圖的專注、擺字母造型的歡笑交織成一片。這些看似簡單的游戲,正悄然融化隔閡,重建起親子間失落的情感聯結。
在三臺縣潼川鎮解放村留守兒童夏令營,十年堅守如同一盞不滅的燈。喬中華,西南科技大學 “小白楊” 支教團隊的彝族志愿者,如今身著民族服飾教孩子們跳鍋莊舞,將童年接收的溫暖加倍傳遞:“小時候,我也曾是被幫扶的對象…… 現在我有能力了,就想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廚房飄來的肉香里,藏著村民胡一國四年來未曾間斷的承諾 —— 每年捐贈半頭豬。這位吃“百家飯”長大的樸實村民,在自家豬圈前道出心聲:“只要我還能養豬,就會一直捐下去。”從課業輔導到心理關愛,解放村的托管班已從最初簡單的“看護站”,蝶變為守護千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溫暖家園。
關愛之網在綿陽城鄉社區間不斷延展。7月14日,涪城區新皂鎮皂角鋪社區“涪江新風”關愛兒童志愿服務項目開班,6名大學生志愿者陪伴60余名兒童度過了10天充實時光。課程表上,上午的作業輔導與知識課堂,與下午的興趣培養、生活技能課動靜相宜。
與此同時,涪城區青義鎮西園村“家門口的公益夏令營”拉開帷幕。西南科技大學扶光小隊的志愿者們,以“天空小鎮”為主題,在14天全程免費活動中,將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讓積極健康的朋輩關系在游戲中自然生長。在金家村,VR 重現“兩彈一星”場景搭配手工制作,安全情景模擬、水火箭組裝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收獲成長。
從三臺解放村托管班的堅守,到覆蓋全市的多維度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假期關愛行動,綿陽社會各界用行動詮釋著一個城市的溫度。當大學生志愿者喬中華帶領孩子們旋轉起舞,當胡一國將沉甸甸的豬肉送進廚房,當無數志愿者在社區課堂俯身輔導作業——每一份努力,都在為留守兒童的暑期生活注入色彩與光芒;每一次牽手與陪伴,都在為孩子們未來的人生之路鋪就更堅實的基石,愛的涓涓細流便匯成了托舉未來的磅礴力量。(馬越 王璐 記者 彭雪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