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在創業園街道老年大學學習古箏。孫麗 攝

志愿者上門為老年人檢查身體。孫麗 攝
●建強中央廚房
創新打造“2個中央廚房+4個社區助餐點”的“15分鐘助餐服務圈”,推行“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出一點”的三方分擔機制,既保障了餐品質量,又降低了就餐成本
●精準適老改造
堅持“一戶一策、精準施策”原則,免費為轄區特殊老年人家庭加裝防滑地磚、折疊淋浴椅,安裝緊急呼叫鈴、起身扶手、感應夜燈,配備智能手環等安全設備
●優化居家服務
推出“基礎服務+個性化服務”免費組合包,涵蓋理發、助浴、康復理療、心理疏導等多元服務,老年人按需“點單”,街道精準“派單”服務
●辦好銀齡學苑
打造“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開設書法、繪畫、舞蹈、聲樂等27門特色課程,同步開展健康講座、法律咨詢等便民活動
近年來,面對轄區老年人口占比達15%、老齡化特征顯著的現狀,科技城新區創業園街道緊扣老年人“吃飯、居住、照護、精神”四大核心需求,創新構建“全鏈條、精準化、有溫度”的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多元服務供給破解養老難題,讓轄區“銀發族”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獲得感在服務中扎根。
□ 孫麗
建強中央廚房 織密15分鐘助餐圈,熱飯暖透心間
“下樓幾分鐘就有熱乎飯,14菜一湯,比家里吃得還舒心!”提及社區中央廚房,居民李大爺贊不絕口。如今,這里不僅是老年人的食堂,還吸引了周邊上班族來此用餐,人氣居高不下。
為破解老年人“做飯難、吃飯貴”的難題,創業園街道創新打造“2個中央廚房+4個社區助餐點”的“15分鐘助餐服務圈”,推行“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出一點”的三方分擔機制,既保障了餐品質量,又降低了就餐成本。針對失能、半失能等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街道還提供免費送餐上門服務,由社區網格員、志愿者接力配送,確保熱飯熱菜準時送到老人餐桌。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創業園街道中央廚房已累計服務老年人5000余人次,成為守護老年人舌尖幸福的“暖心驛站”。
精準適老改造 定制一戶一策方案,筑牢居家防線
“衛生間裝了防滑地墊和L型扶手,洗澡再也不用擔心滑倒;床邊加了起身扶手,夜晚上廁所更方便了!”說起居家適老化改造,王奶奶贊不絕口。
老年人居家安全是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創業園街道堅持“一戶一策、精準施策”原則,通過政府補貼,免費為轄區特殊老年人家庭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從加裝防滑地磚、折疊淋浴椅,到安裝緊急呼叫鈴、起身扶手、感應夜燈,再到配備智能手環等安全設備,每一項改造都直擊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風險點。截至目前,創業園街道今年已完成5戶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居家跌倒和意外風險,為老年人撐起了“安全傘”。
優化居家服務 推行按需點單派單,傳遞子女溫情
針對居家老人普遍存在的“就醫難、照料難、精神孤獨”等問題,在區公共事業發展局的指導下,創業園街道推出了“基礎服務+個性化服務”免費組合包,涵蓋理發、助浴、康復理療、心理疏導等多元服務,老年人按需“點單”,街道精準“派單”服務。
與此同時,創業園街道還依托區智慧養老平臺,為每位服務對象建立專屬“健康檔案”,實時跟蹤老年人身體狀況和服務需求,實現服務供給與老人需求的精準匹配。據統計,目前,創業園街道已累計為特殊老人提供上門服務200余次,用貼心細致的照料,讓老人們真切感受到“子女般的溫暖”。
辦好銀齡學苑 打造家門口課堂,充盈精神生活
走進創業園街道老年大學書法教室,75歲的趙爺爺正一筆一畫練習書法,墨香伴著專注;隔壁舞蹈室里,阿姨們跟著音樂節拍跳起廣場舞,歡聲笑語飄出窗外。“來這兒學寫字、交好友,日子過得充實又開心,越活越精神!”趙爺爺的話道出了不少老年人的心聲。
為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創業園街道打造了“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開設書法、繪畫、舞蹈、聲樂等27門特色課程,同步開展健康講座、法律咨詢等便民活動。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街道特別提供“送課上門”服務;同時組建“銀齡志愿者隊”,鼓勵老年人互助養老,營造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
今年以來,創業園街道老年大學已累計開課1500余課時,服務老年人1200余人次,成為深受老年人喜愛的“精神家園”和“社交樂園”。
從“一餐熱飯”的民生溫度,到“居家無憂”的服務精度,從“適老改造”的安全力度,到“精神陪伴”的情感厚度,創業園街道以“繡花功夫”推動養老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下一步,街道將持續優化養老服務體系,拓展“時間銀行”互助養老等特色服務,讓每一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