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盧薇
7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發布上半年四川金融“成績單”:全省社會融資規模上半年比年初增加11778億元,同比增加2150億元。6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6%,高于全國同期增速4.8個百分點;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高于全國同期增速2.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四川上半年金融運行延續“總量穩、結構優”的趨勢,在復雜經濟環境中為經濟回升和動能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穩增長”到“降利率”,金融供給更充沛
截至6月末,全省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6%,較年初增加9062億元。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婧認為,四川貸款增速在今年3月以來連續四個月保持在11.6%的穩定區間,有力“貸”動了企業發展和居民消費,顯示出政策的持續釋放效應。
誰支撐起了增長的數字?
從貸款主體看,企業貸款成為貸款增長的主力軍。數據顯示,企事業單位貸款較年初增加8099億元,占上半年全部新增貸款近九成。透過數字,不難看到企業的發展信心,這也意味著,金融的活力正加速流向實體經濟,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愈發牢固。
而居民貸款,則顯示出消費的活力。今年上半年,國補成為消費者們手中的香餑餑,“以舊換新”有效激發消費活力;春節、“五一”、端午、暑期等假期文旅消費和演藝、賽事經濟,以及“618”等促銷活動,均形成了相對集中的消費高峰期,拉動了相關金融需求。數據為證:6月末,住戶一般消費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長15.1%,較年初增加274億元。
與此同時,政策性利率的持續下調推動貸款利率穩步走低,進一步增強了實體經濟融資意愿,讓金融“活水”更有效抵達有需求的地方。6月,四川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降至3.93%,普惠小微貸款為3.89%,個人住房貸款為3.01%,均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存量貸款利率則已降至3.92%,同比下降46個BP,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廣撒網”到“點穴式”,信貸配置更高效
總量穩,體現的是實體的需求旺;而信貸結構,則反映出地方經濟的發展成色,金融資源配置的精準高效。
中長期貸款,與實體經濟增長往往有較強的關聯度。可以說,中長期貸款占比越高,意味著信貸結構越好,對實體的支持越強。
上半年,四川制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中長期貸款穩步增長。實際投向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2%;實際投向基礎設施領域的中長期貸款余額達2.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574億元,表明信貸資源正加速向省內實體經濟特別是重點項目建設傾斜。
科技金融居于金融“五篇大文章”首位。上半年,四川一系列金融創新舉措持續落地,開展“創投天府·周周見”常態化投融資路演,在省區市聯動下搭建“線上+線下”融合平臺;舉辦“找資金”科技成果專場,多家銀行提供定制化產品……截至5月末,全省科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1%;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長29.2%,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貸款增長23.2%,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增長21.6%。
現代服務業、普惠金融等領域同樣是金融資源“扎堆”的地帶。6月末,全省第三產業貸款同比增長14.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貸款增速均超過24%,明顯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此外,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9%,反映出金融機構對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等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
顧婧表示,整體來看,四川金融資源正從“廣撒網”向“點穴式”投放轉變,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重點投向更加聚焦,精準服務區域經濟重點領域與新興動能。下階段,隨著從政策引導、金融匹配到產業培育的良性協同機制深入推進,金融活力仍有較大釋放空間,將持續支撐四川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