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慧座椅不智能,多功能燈箱無法提供Wi-Fi信號……
公園里的“黑科技”成擺設
智慧座椅不智能,還“冬天冰,夏天燙”?近日,有市民吐槽,富樂山公園的智慧座椅看似周身黑科技,但實際體驗還不如普通座椅。
富樂山公園的智慧座椅
智慧座椅周身是寶?不如普通板凳
4月10日,記者來到富樂山公園看到,公園內除了設置有普通座椅外,還配置了部分智慧座椅。從座椅上的使用說明來看,除了供游客休息,座椅還具備有線充電、無線充電、藍牙音響和開放Wi-Fi四種功能。
記者將手機放在其中一臺座椅的無線充電區域嘗試充電,但手機界面毫無反應;改用數據線連接USB接口,同樣“不來電”。打開手機藍牙功能,沒有設備可連;點開Wi-Fi設置,搜索不到信號。記者在公園內先后找到8臺智慧座椅,僅有兩臺能正常使用有線充電這一項功能,其余功能全部“癱瘓”。
有受訪市民表示,自己以前就曾嘗試用座椅充電,但沒能成功。“看起來就像是擺設。”這位市民說。
不僅智慧功能缺失,記者發現,這些智慧座椅舒適性也堪憂。普通公園座椅一般選用木材或石材作為坐面,這些智慧座椅采用的卻是容易導熱的金屬材質,還涂上了深色涂料。采訪當天,氣溫達30℃左右,在陽光照射下,座椅表面溫度很高,記者伸手觸摸,感覺燙手。“冬天冰,夏天燙。”有市民說,天熱的時候,他們都不敢坐這些智慧座椅。
燈箱提供Wi-Fi? 也是“虛晃一槍”
除了智慧座椅,富樂山公園還安裝有多功能燈箱。這些燈箱本應由太陽能供電,兼具廣告展示、垃圾分類投放和Wi-Fi信號覆蓋多項功能。但記者實際測試發現,這些燈箱無一例外都無法提供Wi-Fi信號。有園內商戶表示,自從燈箱安裝好后,就從來沒有實現過此項功能。
市民黃女士認為,無論是智慧座椅還是多功能燈箱,能附加便民功能并不是壞事,但如果不發揮實際作用,反而成了浪費。
公園方:智慧座椅存在設計缺陷
記者從富樂山風景區管理中心了解到,公園內共有10臺智慧座椅,均購置于2023年2月,每臺座椅采購價約3300元。目前,多數智慧座椅確實已無法正常使用。
據中心基建維修科科長朱曉民介紹,他們曾修復過座椅的無線充電面板和USB充電口,但在持續使用過程中,這批智慧座椅又相繼暴露出一些設計缺陷。比如,座椅采用太陽能供電,但由于太陽能板功率太低,有時無法為各項功能提供足夠的電能。又如,座椅的防水性能不足,一些座椅淋雨后,雨水浸入導致元件短路,座椅失去“智慧”功能。接下來,他們將立即清查損壞的元件,并進行采購更換。“投放這批智慧座椅,我們是想嘗試一下到底效果如何。目前看來,效果不好。如果后續還要添置智慧座椅,我們將選擇技術更成熟的產品。”朱曉民說。
對于公園內的多功能燈箱,朱曉民告訴記者,這批燈箱共有10臺左右,是在十多年前由一家環保企業免費投放的。投放后,對方一直沒有來安裝內部元件,其太陽能供電、Wi-Fi功能從來就沒有實現。作為公園管理單位,他們主要將其作為普通燈箱和宣傳欄使用。前期已拆除部分破損嚴重的燈箱,針對剩余還在使用的部分燈箱,會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酌情進行更換或拆除。(辣1度報道組 文/圖)
記者手記
“智慧”不能只是華而不實的標簽
科技賦能城市生活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如果忽視實際效能與用戶體驗,便背離了科技為民的本質。智慧座椅與燈箱成擺設,暴露的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水土不服”,更折射出公共服務建設中重形式輕實效的思維慣性。
智慧座椅成擺設、智慧公交站臺“不智慧”、智能停車系統反應遲緩……這些現象背后,往往存在同一癥結:將科技簡單等同于“先進”,未充分考慮場景適配性、使用成本與可持續運維。以智慧座椅為例,金屬材質在極端天氣下的體驗缺陷、太陽能供電與功能需求的匹配度、防水防損的工業設計,本應在采購前經過嚴謹論證,而非在落地后才“試錯買單”。
比起智能設備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技術真正融入市井煙火,服務群眾。每一次公共投入都應心懷敬畏:是否經過充分的需求調研?技術方案是否成熟可靠?后期維護能否跟上?與其盲目追逐噱頭,不如回歸務實:將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讓每一件設施經得起日曬雨淋與人潮檢驗。畢竟,市民需要的不是燙手的金屬座椅或永遠連不上的Wi-Fi,而是一張能安心休憩的長椅、一盞能照亮歸途的路燈——這些最樸素的訴求,才是城市治理中最應被重視的“智慧”。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