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家灣鄉村印象農旅基地鳥瞰全景圖(秀水鎮政府供圖)
綿陽新聞網訊 4月的安州區秀水鎮青松村桂家灣,河流穿過青山、偶有烏篷船劃過,一片春意盎然……10年前,青松村空心化問題較為嚴重,青壯年外流率超70%,村子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發展缺乏內生動力。
改變源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省、市相繼出臺系列政策鼓勵人才返鄉創業。土生土長的青松村人桂小華,原本在外從事設計行業,但一直心系家鄉。2018年,他返鄉投資6000萬元啟動桂家灣農旅基地項目,致力于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破解鄉村發展困境。
2022年桂家灣鄉村印象農旅基地正式運營,村子的發展逐漸有了新方向。
“以前年輕人總想著出去掙錢,現在村里條件越來越好,是不是能想辦法招引一些人回來呢?”桂小華一邊發展自己的產業,一邊也在思考如何招才引智。2018年底,安州區將該公司納入區級就業幫扶車間,助力其成功申報市級就業幫扶示范基地(車間),給予一次性獎補5萬元,并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
何為就業幫扶車間?“就是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等為依托,優先吸納村里脫貧勞動力,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幫助脫貧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安州區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
為優化人才結構,“車間”注重引進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人才,先后引進農旅規劃、電商運營等專業人才5名,并開發校園招聘、社會招聘等多種渠道,面向全國持續引進優秀人才;與西南科技大學生態農作創新團隊合作,建立綠色引進通道。
為解決村內就業,安州區鼓勵支持當地積極開發針對當地脫貧戶、留守中老年人群的崗位,村“兩委”班子積極開展就業需求摸排,結合實際情況,“車間”定制開發了廚師、服務員、保潔員等10余類崗位。
一套“需求摸排—崗位開發—兜底保障”的組合拳下來,青松村累計吸納了200余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拉動就業收入達680萬元。其中,穩定吸納脫貧勞動力15人,月均工資達3000元,有效促進了當地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記者 唐顯枚)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