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在平武河堤潮汐市場選購野菜(胡宇 攝)
4月7日上午,“熊貓走天下·生態進萬家”共享平武野菜季活動首次走進四川省總工會。展臺前,蕨菜、鹿耳韭、刺龍苞等10余個品類時令野菜,吸引了不少干部職工咨詢、購買。
同一時間,200多公里外,平武縣城河堤旁的“山野集市”人頭攢動。重慶、德陽、綿陽等外地“好吃嘴兒”向這里奔赴而來,將一把把沾著露水的山野菜采買而歸。
這個春天,無論是熱鬧繁華的都市,還是舒適安逸的小城,平武山野菜都吸引著各方目光。立足良好生態優勢,平武縣將山野菜產業與農業、文旅等深度融合,鏈接農產品銷售、民宿餐飲、“森林四庫”建設等重點工作以有效助農增收,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一把山鄉野菜正“長成”大產業,而平武也借機探索一條“生態農業+”發展新路徑。
設置“經紀人”,山野菜賣出好價格
良好生態環境,方能孕育一把品質上乘的山野菜。
位于涪江上游的平武縣,生態環境優良、原始森林茂密,是山野菜生長的理想環境??h域內,20多個品類的山野菜在山林間、溪澗旁生長。這成為平武發展生態農業的獨特稟賦資源。
每年三四月份,平武大山里的村民都會迎來忙碌的野菜采挖季。與往年相比,今年平武縣大橋鎮大安村村民趙安全則顯得更加從容。“我們提前一天接到通知,第二天需要的品類、數量、價格等,大家根據要求采挖,不怕賣不脫、跌價。”趙安全說。平武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雍小東介紹,今年,平武在部分重要鄉鎮設置了山野菜“經紀人”,統籌協調山野菜采挖、銷售,努力減輕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
背后的改變,來自現實慘痛教訓。去年,平武山根菜從每斤12元暴跌至3元,只用了3天時間。“行情好的時候,村民們大量采挖,量一下就猛漲,量大了又會造成價格跌落。”提及過山車式的變化,平武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負責人劉小寶仍心有余悸。今年,平武縣組織各鄉鎮、平武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平武縣農投公司等單位形成合力,護航山野菜從無序走向有序、實現可持續發展。
4月8日上午,在平武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大廳內,工人們正將各類山野菜等打包、放上冰袋保鮮。高峰期,每天有5萬斤山野菜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而之前,全縣這一數據最高大約是0.3萬斤/天。劉小寶給記者展示了自己微信訂單,涵蓋了哈爾濱、杭州、重慶等各地的客商。“哈爾濱一家大型連鎖超市要求一次采購3萬斤,2至3天采買一次。”他說,如果沒有政府統籌調度,這個量根本無法滿足。
今年平武還創新了無人機運送、“百村云趕集”直播助農等舉措,幫助山野菜順暢出山。以往需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下山,如今借助無人機運送只需4分多鐘就完成。平武縣農業農村局市場信息與品牌培育股股長劉斌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已舉行了4場“百村云趕集”活動,累計幫助老百姓銷售山野菜1.1萬余斤、銷售額超32萬元。
產業發展多樣化,一季鮮變四季鮮
據粗略估計,平武山野菜產值或超億元。但目前,全縣山野菜產業還未得到有效開發。季節性強的時令山野菜,能否從一季鮮變為四季鮮呢?“吃山野菜到底是吃什么?我認為是吃生態、吃健康。”平武縣委副書記鄭茂君認為,一季鮮側重指山野菜代表的春之鮮味,四季鮮則要吸引外地游客對平武綠茶、果梅等生態農業感到新鮮、形成購買力。
要激發山野菜等生態農業潛力,與旅游、康養等融合是重要路徑。
剛剛結束的清明節假期,平武人感到了小山野菜帶來的大魅力。“4月4日、5日這兩天,接待了游客150余人次,比去年增加了100人次左右。”平武縣水晶鎮農家樂宋家大院負責人王實波告訴記者,游客對采挖刺龍苞、野蔥、折耳根等野菜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在平武的平通羌族鄉、豆叩羌族鄉等地,當地政府推出采挖山野菜、采春茶等優惠組合,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消費。“全鄉45家民宿(含農家樂)都爆滿了,共接待游客2萬余人,旅游總收入380余萬元,其中,山野菜等農特產品銷售超31萬元。”豆叩羌族鄉黨委書記李臻介紹。
農文旅融合之外,平武正將發展山野菜的目光投向了“森林四庫”建設等領域。作為全省森林資源大縣,平武林地面積5067平方公里、建設“森林四庫”潛力巨大。鄭茂君告訴記者,一周前,全縣剛召開了“森林四庫”建設工作推進會,提出了科學發展林下經濟、實施森林旅游康養提質行動等舉措,這無疑將為平武山野菜經濟提供重要發展機遇。
?。ㄋ拇ㄞr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