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清明節到來之際,鹽亭縣石嶺幼兒園開展了以“憶清明,潤童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小朋友們通過看視頻、傾聽故事等形式充分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知道清明節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節日。
梨花落,草木生,春風微醺正清明。草木染蛋是清明習俗之一,蛋象征著春天的生發之意,中一班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制作了花草蛋,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體驗了傳統工藝的魅力。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中二班的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制作了屬于自己的風箏。他們拽著風箏,迎著春風奔跑嬉戲,美麗的風箏飄揚著,讓這個春天更加生動了。
清明前后,柳枝抽芽;“插柳戴柳” 寓意祈福迎祥。小班的孩子們用畫筆在長卷上描繪出心中的清明時節,描繪出春天的喜悅。
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孩子們用畫筆勾勒著心中的英雄模樣,以此來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思念。這些稚嫩卻飽含著生命力的畫作,每一筆、每一劃都凝聚著孩子們對烈士英雄深深的崇敬與熱愛。
該園園長衡良表示,清明是紀念,亦是傳承。在本次清明節活動中,孩子們不僅了解了清明節,還通過多種形式進一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不朽的烈士精神,紅色精神浸潤童心。
(勾云露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