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武王朗保護區,雪山與彩林相映。 記者 李春梅 攝
“看,這片紅葉的鋸齒邊緣是金絲猴最愛的‘零食’!”11月20日,冬日暖陽如薄紗般輕拂著平武老河溝的連綿群山,游客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標識牌前拍照,生態導賞員唐小華舉著一片楓葉,向圍攏的游客解說。
交通賦能 九綿高速通車讓平武老河溝從“深山秘境”變身川內短途度假熱門地,今年秋假民宿入住率達95%
業態升級 民宿從“住宿空間”升級為“文旅樞紐”,融合生態導賞、非遺體驗、親子研學等,冬季舉辦“民宿+羌繡”“火塘故事會”等活動豐富游客體驗
四季留客 以“紅葉”“雪景”為核心,打造差異化四季玩法,通過生態徒步、野生動物觀察等項目,將“一日打卡”轉化為“過夜留量”

云端九綿高速美如畫卷?! 『?攝
交通紅利
從“跋山涉水”到“快進慢游”
“在老河溝保護區,秋賞彩林冬賞雪,晚間還可以觀看野生動物。今年秋假期間游客爆滿,游客需提前預約導賞員。我們除了引導外,還要保障大家的安全。”唐小華說,她的導賞路線藏著巧妙設計——白天帶游客對比熊貓啃食的竹莖與普通竹子,晚上坐觀光車穿行在山間偶遇夜行覓食的野生動物。
“九綿高速通車后,周五下班出發,周日還能慢悠悠地吃一頓農家餐再回城。”帶著孩子從成都趕來的劉洪賓說。游客的體驗正是綿陽文旅變化的縮影——過去需要顛簸大半天的路程,現在僅需3個小時就可從成都直達平武。
隨著九綿高速全線通車,老河溝這片曾經“藏在深閨”的生態秘境,正成為川內親子研學與短途度假的熱門目的地。全長245公里的九綿高速,串聯起江油、北川、平武等資源富集地,成為一條黃金旅游線,讓“快進慢游”成為現實。
平武文旅集團的數據顯示,今年秋假期間,老河溝片區民宿入住率達95%,紅葉攝影賽、山地越野跑等活動場場爆滿。

平武豆叩羌族鄉群眾盛裝迎客。 記者 李春梅 攝
業態融合
民宿不只是“一張床”
陽光明媚,三三兩兩的游客漫步在平武高村鄉民主村老河溝故事藝術山居民宿前,有的游客拍攝蘆葦裊裊掩映下紅果累累的沙棘叢,有的游客捕捉藍天下漫山紅葉與遠處雪山相映的畫面。
“下午有30多人的團建游客入住,現在只剩一套院落可訂……”店長杜艷玲一邊接電話,一邊在電腦前調整客房安排。
“上周秋假全部滿房,下個月雪季的團建訂單已經來了。”她指向一棟帶秋千的木屋說,家庭游客最喜歡這樣的獨棟小院。放眼望去,民宿的設計處處見巧思:客房的落地窗正對雪山,樹樁造型的邊桌與自然主題相呼應;潺潺溪流邊的小木屋,已成為住客必拍的經典場景。
秋冬是老河溝最美的季節之一。“尤其是11月中旬,老河溝生態保護區里的紅葉進入巔峰期,樹葉紅、黃、橙、綠交錯,非常壯觀。今年秋假期間,很多游客從成都、德陽等地帶著孩子來老河溝賞紅葉。到了12月底,保護區雪積厚了,我們還會推出雪景體驗。”杜艷玲介紹道,冬季他們還設計了“民宿+非遺”活動,比如羌繡手作、火塘故事會,讓住宿體驗更豐富。
隨著九綿高速通車,像老河溝故事藝術山居這樣的民宿,已不再只是提供一張床的住宿空間,而是逐漸成為串聯生態科普、民俗體驗的“文旅樞紐”。
當日下午,記者走進平武縣豆叩羌族鄉茶香村的“敘蘭云見”民宿,主理人何艷正在準備羌族特色的鄉村美食。她表示,客人白天可以帶孩子徒步、學茶藝,晚上則能圍爐燒烤,享受山居夜晚的寧靜與溫暖。

游客在老河溝故事藝術山居民宿游玩。 記者 李春梅 攝
長效留客
從“打卡”到“深度體驗”
當老河溝的紅葉漸褪,平武王朗、白馬等地開始披上銀裝。11月17日,寒潮襲來,王朗原始森林一夜之間化作水墨畫卷。
“很多人以為冬天是旅游淡季,其實我們的雪景徒步比秋天還熱鬧。”唐小華翻出手機里的照片介紹道,保護區的雪厚度沒過膝蓋,游客們跟著導賞員尋找野生動物足跡。“晚間野生動物觀察項目最受歡迎,很多人為此多留一晚。”
“孩子走進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我們家長也放松了身心。”游客劉洪賓的反饋,揭示了綿陽文旅的留客秘訣——用差異化體驗延長停留時間。平武縣文旅集團推出的“田園森鄉”親子套餐,包含生態徒步、農家餐和住宿,人均消費不足200元,讓家庭游客愿意“住下來”。
從“漫山紅葉”到“林海雪原”,綿陽文旅以“一片葉”聯動“一場雪”,并豐富“一張床”的內涵,將過往的“一日游流量”轉化為“過夜留量”,背后的邏輯值得深挖。
“讓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玩法,才能實現從‘路過’到‘停留’的轉變。”綿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串聯紅葉研學、雪地探險、非遺體驗等環節,九綿高速沿線民宿今冬平均入住率較3年前將提升40%。
記者手記
平武老河溝的蛻變印證了一個道理:高速通車縮短的是距離,而真正留住人心的是能讓人放下手機的大自然,是推窗可見雪、圍爐聽故事的溫情體驗。當“一片葉”與“一場雪”在“一張床”前相遇,“淡季不淡” 便不再是偶然,而是順應人心后水到渠成的必然。
(記者 李春梅 劉鳳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