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新聞網訊 為切實增強未成年人法治觀念,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11月7日,經開實小特邀法治副校長、綿陽經開區司法所蔣雪琴所長,為五、六年級學生帶來一場干貨滿滿的“送法進校園”專題講座,用法治力量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講座中,蔣所長以清晰的邏輯框架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搭配鮮活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從法律基礎認知娓娓道來。他先帶領學生厘清“法律的定義”“未成年人相關核心法律法規”等基礎概念,重點解讀了“刑事責任年齡(即‘法律生日’)”的深刻內涵,讓學生明白不同年齡段的法律責任邊界。針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蔣所長著重剖析不良行為的分級標準,通過具體場景案例詳細說明輕度、中度、重度不良行為的表現形式與潛在危害,引導學生明晰行為紅線,樹立“小惡不沾、小錯不犯”的正確行為觀。
圍繞校園欺凌這一社會熱點和校園痛點問題,蔣所長展開深度講解。他從“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法律后果”“如何識別隱性欺凌”三個維度層層剖析,系統傳授“冷靜應對、及時求助、保留證據”的應對技巧,鼓勵學生既要勇敢對欺凌說“不”,也要拒絕成為欺凌的旁觀者,掌握向老師、家長或公安機關求助的科學途徑。此外,針對未成年人易接觸的網絡詐騙、零食詐騙等常見類型,蔣所長結合真實案例拆解詐騙分子的套路,傳授“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防詐口訣,同時倡導學生當好家庭“防詐小宣傳員”,向家中老人普及防詐知識,共筑家庭防詐防線。
整場講座互動氛圍熱烈,“大家知道年滿多少歲要負刑事責任嗎?”“遭遇陌生人搭訕該怎么做?”蔣所長的提問引發臺下學生踴躍舉手,積極回應的同學還收獲了定制法治小禮品,現場掌聲不斷。此次講座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針對性極強,不僅幫助學生厘清了法律認知誤區,更提升了自我保護和風險防范能力。 (甯敏 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