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任俊豪 王雪意
瀘沽湖是川滇兩省界湖,東臨四川涼山鹽源縣,西接云南麗江寧蒗縣,是全國三大高原深水湖泊之一。四川瀘沽湖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有蒙古、納西、藏等12個常住民族,因旖旎的自然風光和神秘的摩梭風情聞名于世,被譽為“神仙居住的地方、香格里拉的源頭、母系氏族的家園”。
四川瀘沽湖不僅自然風光迷人,其獨特的摩梭文化更是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尋。摩梭人的走婚習俗、母系家庭結構以及傳統的歌舞、服飾等,都充滿了神秘色彩,讓人流連忘返。

四川瀘沽湖風景一角 樂怡稼攝
一家走出三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在四川瀘沽湖畔,有一間深耕摩梭文化傳承,以“融合非遺技藝、助力富民興村”為核心的四川省優秀非遺工坊——瀘沽湖多舍非遺工坊,涵蓋了摩梭非遺茶、摩梭服飾及摩梭醫藥三大非遺領域,是展現摩梭人智慧與生態理念的重要載體。
在這里,游客可以親身參與非遺技藝的制作過程中,感受摩梭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游客還可以試穿摩梭服飾,體驗摩梭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深入了解摩梭醫藥的博大精深。

喇建瑛展示摩梭非遺茶 樂怡稼 攝
這間工坊的負責人喇建瑛,是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摩梭人藥茶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摩梭非遺茶作為摩梭傳統制茶技藝與摩梭醫藥結合的手作陣地,其茶飲既是摩梭祖輩的日常飲品,也是摩梭醫藥的分支。
而在她的家庭中,一共走出了三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父親喇品德是摩梭人傳統醫藥代表性傳承人,姐姐喇建莉是摩梭紡織代表性傳承人。
“摩梭醫藥缺乏文字記載,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喇品德表示,摩梭醫藥是在瀘沽湖流域摩梭人族群中流傳的傳統醫療體系,它融合了中醫以及本土原始信仰的診療智慧,以“自然崇拜 + 身心整體調理”為核心,是摩梭人生態智慧與生命哲學的結晶,同時也為工坊非遺茶的研發提供了醫藥理論支撐。

喇品德介紹摩梭醫藥 樂怡稼 攝
摩梭人服飾于2014年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承載摩梭歷史、宗教、民俗等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其制作以織麻布和制麻布衣為代表,傳統技藝歷史悠久且隨時代演進,“雖受現代文化影響,服飾樣式不斷創新,但核心工藝與基礎樣式始終得以保留。”喇建莉說。
瀘沽湖多舍非遺工坊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了解摩梭文化的窗口,更為當地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喇建瑛一家,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傳承和發揚著摩梭文化的精髓。他們的傳承和創新,讓摩梭文化在瀘沽湖畔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以“文旅相融”為核心,致力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今年9月15日,涼山州首屆瀘沽湖轉山轉海節隆重啟幕。摩梭人男女老少身著五彩斑斕的傳統服飾,佩戴著精致華美的銀飾,齊聚于瀘沽湖畔,虔誠地祈求平安、健康與豐收。此次活動還精心規劃了體驗感十足的精品線路,讓游客在漫步游覽中,盡情領略瀘沽湖的湖光山色,深切感受摩梭文化的深厚魅力。

涼山州首屆瀘沽湖轉山轉海節 李舉濤 攝
近年來,涼山州高度重視瀘沽湖文旅發展。2025年3月,涼山州出臺了《關于促進瀘沽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明確將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設立為瀘沽湖轉山轉海節,圍繞“世界旅游目的地、文化景觀遺產地、摩梭家園共富地”三大目標,致力于將瀘沽湖打造成國際旅游目的地,以文旅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涼山州摩瀘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瀘沽湖坐擁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539戶摩梭文化大家庭、4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196名摩梭文化傳承人。在此處,能夠欣賞到旋律優美、舞步多姿的甲搓(甲措)舞,品嘗獨具醇香的摩梭人蘇里瑪酒,聆聽悠揚的摩梭人阿哈巴拉調。格姆女神的浪漫傳說、木楞房的古樸構造、手工銀飾的精致紋樣……這些民族風情于摩梭家園交融共生。

涼山州首屆瀘沽湖轉山轉海節 李舉濤 攝
瀘沽湖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的深度交融,不僅造就了不可復制的旅游吸引力,持續吸引著海內外游客慕名而來,更孕育出兼具生態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獨特景觀。該負責人表示,這種“共生共榮”的狀態讓其承載的活態文化與自然環境相互滋養,為瀘沽湖打造文化景觀遺產地筑牢了根基。
此外,西香高速預計2027年底實現階段性通車,攀鹽高速也即將啟動建設。未來,鹽源縣將融入“5小時成都、昆明經濟圈”,游客通達性將大幅提升,“朝賞都市繁華,暮宿瀘沽湖畔”的旅行模式將成為現實。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