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精神,積極響應并扎實推進義改實驗區建設要求,持續加強城西學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建設。近日,涪城區城西學區圍繞“我與社會”領域相關章節內容,在先鋒路小學組織開展了以“聚焦‘我與社會’課堂實踐 共促思政育人水平提升”為主題的2025年秋教學現場賽課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現場教學競賽的形式,為學區所屬各小學道法教師搭建一個展示才華、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專業平臺。
花園實驗小學劉妍伶老師執教《科技改變生活》,劉老師以“愛科學 學科學”單元開篇,面向三年級學生,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線索。通過情境導入、今昔生活對比、未來暢想等環節,借助“科技樹”直觀呈現,引導學生感受科技在“衣、食、住、行、學”的便利,升華至感恩科技工作者、立志創新,初步樹立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
東辰聚星學校侯麗萍老師執教《可親可敬的家鄉人》,課上她聚焦綿陽本土,引導學生認識大禹、李白等先賢及交警、環衛工等勞動者。通過“正學啟思—反學激思”等心智學程,搭配“星光點贊卡”“行動墻”等趣味形式,結合家校社協同,培養學生觀察力、表達力,讓學生感受家鄉人貢獻,萌發地域自豪感與感恩心。

先鋒路小學鄧婷婷老師執教《愛護公共設施 爭做城市衛士》。鄧老師以“城市文明小衛士招募”為引,串聯趣味闖關:猜謎識設施,讓紅綠燈、長椅等“公共朋友”鮮活登場;聽音頻、講暖事,深挖設施便民價值;情景判斷辨是非,勸阻演練、報修教學賦實踐之力。并授勛明志,伴兒歌傳情,將“愛護設施、守公共秩序”的種子播入心間,讓文明習慣在趣味與溫度中生根。
安昌路小學覃英老師執教《生活處處有規則》,以“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貫穿始終,通過游戲、校園、公共場所和網絡四大場景,引導學生發現規則、理解規則;幫助學生認識規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理解規則是用來保障公平、安全、有序的,最終將規則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課堂亮點突出,通過角色扮演、快板、情景討論等多元互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并成功實現從認知到行為的遷移,深刻理解“生活處處有規則,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
子云小學鐘博老師執教《班級生活有規則》。課堂上,鐘老師以猜拳游戲熱身,再借競選優秀班級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參與感。隨后分三步引導制定規則:先呈現班級衛生問題,讓學生定衛生約定;再播放上課視頻,找問題并制定學習約定;接著通過《小明的課間十分鐘》情景劇,從文明或安全角度定約定。最后展示改正后圖片,播放評選結果,強化規則意識。
金峰小學唐玉洋老師執教的《紅紅火火中國年》是二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課堂圍繞春節展開,先以“故事會”講春節起源、分享家庭春節小故事,理解其文化內涵;再借視頻展現少數民族春節特色與春節的世界影響力;最后通過“賞、學、剪、展”窗花,實踐非遺技藝。整個課程兼顧知識、能力與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感受春節溫暖的同時,又增強了文化認同與傳承意識。
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賽課活動不僅是對學區小學道法教師教學水平的一次集中檢閱,更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校際教研交流的重要契機。期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進一步激發廣大道法教師投身教學研究的熱情,提煉和推廣優秀教學經驗,推動城西學區小學道法課程建設與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思政教育的力量。 (程子原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