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越王樓被稱為“天下詩文第一樓”。 王經緯 攝
它同時是李白故鄉與“兩彈一星”精神的孕育之地,是極致浪漫與極致理性的誕生地。兩種迥異的氣質宛若兩極,但若深入探究,便會發現其內核是一脈相承的——對超越的追求,以及對理想的踐行。它們以不同的姿態,回應了各自時代的“青天”之問。
□ 南方周末記者 郭瑤
2025年,中國城市的傳播敘事依然被一個個爆款時刻點亮:深圳“卷尺哥”讓網友重新見識“深圳速度”,動畫“哪吒”爆火讓成都的數字文創產業備受關注,“鹵鵝哥”的短視頻點燃重慶榮昌“五一”游……
然而,流量不是全部。細察這些“爆款”事件,“卷尺哥”的背后是深圳這座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探索成效的體現;“哪吒”的破圈既有主創團隊十年磨一劍的堅守,也有成都產業生態和城市氣質的浸潤;“鹵鵝哥”的一步步走紅,離不開榮昌文旅部門的支持。
當“網紅城市”聲量漸響、數量漸多時,越來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們已愈發意識到:真正的勝利,不在于一時的矚目,而在于能否借助這波關注,將其淬煉為獨特且可持續的城市價值。當流量紅利從“潑天”變為“細雨”,考驗的是一座城市如何以細膩、專業的治理能力將網絡聲量轉化為市民獲得感與城市發展韌性的能力。
2025年10月29日,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以下簡稱四川文旅大會)的聚光燈,打在了綿陽梓潼縣兩彈城。
青山翠谷間的“兩彈城”,曾是綿陽最厚重也最難被外界理解的“墻”,在此召開四川文旅大會,或許正是綿陽發出的一次“破墻”宣言。
聚光燈下,綿陽這座城市正在將歷史基因悄然轉化為當代語言敘事,它所展示的,不僅是如何打造一個旅游目的地,更在于回應當前中國城市發展的核心命題:在“千城一面”的競爭中,如何塑造不可替代的獨特身份,將“詩歌”“科技”與“大熊貓”三條脈絡編織成屬于當代的城市經緯。
1.隱秘而偉大
當李白揮毫寫就“天生我材必有用”“欲上青天攬明月”時,或許不曾預料,千年之后,有人以另一種方式,將他的想象、家國和抱負一一實現。綿陽這片土地,承載了共和國時代極致的內斂與堅毅。而在千年之前,它又孕育了盛唐極致的浪漫與張揚,成為一座兼具硬實力和軟文化的城市。
這構成了觀察綿陽的第一個,也是最深刻的視角:它同時是李白故鄉與“兩彈一星”精神的孕育之地,是極致浪漫與極致理性的誕生地。兩種迥異的氣質宛若兩極,但若深入探究,便會發現其內核是一脈相承的——對超越的追求,以及對理想的踐行。它們以不同的姿態,回應了各自時代的“青天”之問。
20世紀60年代,一批科研人員悄然隱入此地,“干打壘”的墻壁隔絕了外界,圍合起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理想。在這里,偉大必須以隱秘為代價。鄧稼先、于敏、王淦昌……這些后來被刻進歷史的名字,在當時只是一個個代號,是家屬區里沉默的身影。
鄧稼先曾在綿陽工作、生活了16年,家人只知道他在“九院”上班。直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他才在電話里輕聲告訴妻子:“我做好了一件事。”語氣平靜,如歸家吃飯。而更多無名者,終其一生未曾留下姓名,只把青春熔進了那聲驚天動地的巨響。
如何讓這段“隱秘”的過往,與今天的世界重新對話?“兩彈城”的轉型,提供了一種答案。它沒有停留在靜態、枯燥的博物館模式,而是進行了一次沉浸式的景區打造。兩彈城內,完整保留著大禮堂、辦公樓、情報中心、將軍樓、鄧稼先舊居等167棟上世紀60年代建筑和防空洞、國魂碑林等眾多紀念實物。而旁邊新建的四川兩彈城博物館、航天科技館,更化身為一座充滿奇思妙想的沉浸式科技劇場,將硬核的科研歷史解構為可感知的冒險,讓綿陽硬核的科研歷史“活”了起來,也讓崇高的“兩彈一星”精神在互動與共鳴中,抵達了新一代的內心。
杜洋是兩彈城的常客。每當有家人、朋友到訪,他總帶著他們到這里參觀游玩,四川兩彈城博物館是他們的必到之地。站在陳列的核彈頭展品前,“一股強烈的自豪感與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杜洋的成長軌跡與“兩彈一星”精神一脈相承。他畢業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現在是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杜洋求學期間恰逢玖誼源啟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他由此投身其中。“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們要做出真正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設備,最終用于臨床、造福患者。這也是‘兩彈一星’精神的一個重要內核——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技術自立自強。”這番話深深地烙印在杜洋心中。和許多普通人一樣,最初接觸到“兩彈一星”精神時,杜洋內心的感觸并不深,但真正身處其中,才知其難能可貴。不負眾望,2021年團隊協作完成了首臺醫用回旋加速器科技成果轉化與臨床應用。
“城市的歷史”不僅記錄過去如何走來,更關乎我們如何利用過去來理解現在并塑造未來。“兩彈一星”精神并未隨時代褪色,反而沉淀為城市的骨骼。在“川超”綿陽主場活動上,主辦方首場特邀鄧稼先之子鄧志平與于敏之子于辛作為嘉賓參與開球儀式,后續又邀請自強不息代表牛鈺和山東援建北川干部王鵬作為開球嘉賓,生動詮釋了“最好的銘記是傳承,最美的奮斗是接力”的使命擔當。如今,綿陽的科技版圖已發展為覆蓋眾多前沿領域、基礎與應用研究并舉的立體化創新生態。作為被明確賦予“科技城”使命的城市,它的發展路徑本身就構成了一個觀察中國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的獨特樣本。
綿陽的“綿長”發展,如涪江水般奔流不息:在杜洋這樣的新一代科研者手中,化作攻克“卡脖子”技術的日夜;在兩彈城的沉浸式劇場里,成為年青一代觸摸歷史的橋梁。精神的火種,正通過教育、文旅與產業的每一次創新融合,實現著跨時代的傳遞。
2.詩意棲息地
漫步綿陽,便似在閱讀一部李白的生平注腳。太白路、青蓮路、詩仙路、謫仙路——這些街名如散落城市的密碼,將盛唐的風骨悄然寫進現代都市的肌理。真正讓一座城市被人銘記的,從來不是林立的高樓或喧囂的車流,而是它由內而外散發、從歷史深處生長而出的精神氣質。
李白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他生于此,長于此時,還不是那個名滿長安的“詩仙”,那么在眾多城市中,綿陽有何特別又如何吸引到訪者?從城市觀察的視角看,綿陽之于李白,并非一個簡單的“故鄉”,而是他世界觀、審美體系形成的現場。
據考證,李白于綿陽江油青蓮鎮度過了二十四年的青少年時光。這里,是他誦讀詩書、研習劍術、孕育詩魂的起點。李白的詩歌天賦不僅來自少時勤學,也深受綿陽山水滋養。更重要的是,他胸懷蒼生、追尋自由的精神底色,正是在離川之前就已奠定,并貫穿一生。
少年李白是鮮活可感的,少年往事是有跡可循的,這份文化遺產對于這座西部城市,是寶貴的。在今天的綿陽,人們可以一種更立體的方式感受李白:拓印太白碑,感受“仗劍出蜀”的豪情;在全息投影中步入《蜀道難》的蒼茫詩境;在夜色中捧一杯“詩酒”,做一回盛唐“潮人”。
今年,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爆火,攜四川幾個城市再次“破圈”。片中太乙真人的“川普”并非憑空設計——在李白的故事與江油的民間傳說中,這位神仙早已有之。
江油是業界公認的哪吒民俗文化發源地,當地還保留著陳塘關、乾元山金光洞等遺跡,民間世代流傳著“哪吒鬧海”“蓮花化身”等故事。今年,綿陽創作的兒童劇《哪吒》已獲國家藝術基金支持并開展全國巡演,成功將地方民俗提升為更廣的文化敘事。
從李白到哪吒,再到成為熱門游戲《黑神話:悟空》取景地的平武報恩寺,綿陽不斷向外界展示:這是一座能夠持續產出并承載中國傳統文化IP的“容器”。 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背后,共通的是綿陽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追求生命美學的精神底色。
越來越多頂流IP選擇來綿陽尋根,汲取靈感。綿陽之所以不斷被“青睞”,正是因為它從未切斷自身與歷史源頭的連接。它的發展不是覆蓋,而是生長;不是告別,而是延續。
綿陽文旅發展的“綿長”源自傳承和創新。一條文脈,唯有能夠呼吸、持續生長,才稱得上“活著”。它讓千年前的月光,不僅照亮過李白的夜空,也溫柔地照進今天每個綿陽人的夢里。
一座千年之城的新生,在如何利用過去、理解現在并塑造未來的議題下,這座西南城市逐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3. “留白”美學
一座城市既能極盡文化之張揚,又能深藏科技之鋒芒,它便自然懂得,真正的強大不在于始終站在聚光燈下,而在于收放自如的底氣。這種底氣,在綿陽身上,具象化為一種可貴的“留白”智慧。
這種智慧,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以下簡稱王朗保護區)的巡護員李芯銳身上,有著最直觀、樸素的體現。2020年,李芯銳加入王朗保護區,從事巡護工作。作為岷山山系大熊貓種群的關鍵棲息地,這里保存著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區內野生大熊貓數量位居全國之首。
5年來,李芯銳時常被問到“在哪里能看到大熊貓”,他的回答總是一句話:“看不到大熊貓的大熊貓保護區,或許才是真正優質的保護區。”這句話,反常于常見的旅游消費邏輯,道出了一種更深層的保護哲思。與動物園的“遷地保護”不同,王朗保護區實行的是“就地保護”——其核心不是讓人觀賞,而是完整保護其原生棲息地,讓生命在其完整的原生環境中自由存在,守護野生動物的“原生性”與“原始性”。
這種“留白”的守護哲學,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像李芯銳一樣的巡護員,每季度需完成不同區域環線的巡護監測,記錄動物糞便、腳印、爪印等痕跡,為長期科研積累數據。最長的一次,李芯銳翻山越嶺走了7萬步。
“2021年,我們成功拍到了雪豹影像——這是整個岷山中部區域首次記錄到雪豹的影像資料。”李芯銳回憶,這一發現推動了四川林草部門啟動整個岷山區域的雪豹調查工作。雪豹的出現,讓人們得以窺見這片荒野的原始、神秘和自由的魂靈;它也證明了“留白”所守護的,是一個充滿未知與可能的、完整的生命國度——金絲猴、扭角羚與綠尾虹雉等多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穿梭林間,古老植物在苔蘚覆蓋下自由生息。
對于綿陽而言,守護王朗,不僅是履行生態保護的職責,更是一種城市發展哲學的主動選擇。在眾多城市追求“高光”產業和地標建筑時,綿陽選擇守護大熊貓的原始家園。這構成了其獨一無二、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留白”守護的回報不是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而是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發現未知的科學價值。
綿陽對王朗保護區的文旅開發是十分克制的。保護區在一般控制區中自然景觀較好的區域修建了生態步道與觀景平臺,并沿途配備科普牌與語音講解系統。同時實行預約制度,以控制游客數量,最大限度減輕人類活動對脆弱生態系統的干擾。
“留白”的智慧還延伸至城市發展的外部脈絡。九綿高速的建設過程中,同樣秉持著“最大程度保護、最小程度破壞、最大限度修復”的原則,小心翼翼地穿行于自然之間。
當公路需穿越97公里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時,為將影響降至最低,公路設計采用了橋隧代路,該路段橋隧比高達95%,僅占用公園岷山片區總面積的0.027%,實現了對大熊貓棲息地的“零”割裂、“零”阻礙。
對原始生態的堅守,構成了綿陽“熊貓家園”IP最深厚的底氣。而綿陽的智慧還在于,懂得“留白”并非“空白”。就在四川文旅大會召開同日,同樣體現這一辯證法的標志性項目有了新的進展——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綿陽基地,正式完成工程移交并即將試運行。這座位于科技城新區鼓樓山生態公園、占地約120公頃的基地,擁有54套大熊貓圈舍,將滿足圈養大熊貓的飼養繁育、醫療救護、自然教育等功能。這并非與“就地保護”背離,而是充分發揮其科技和區位優勢,在生態保護與科學利用之間尋找平衡的智慧之舉。
此外,依托豐富的文旅資源,綿陽在本屆四川文旅大會推出“‘青’睞綿陽”文旅消費主品牌,首批推出“熊貓有約”和“悠游周末”兩個子品牌。其中,“熊貓有約”將推出“熊貓地圖”等特色產品,開展熊貓城市主題形象征集大賽等,展現綿陽“大熊貓第一市”的深厚底蘊。
4.綿陽何以綿長?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一個理想的表達:“人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便是綿陽,能夠容納偉大事業與詩意生活的棲息地。
在效率至上的時代,綿陽守護了一種“綿長”的價值。從對本土文化的長期深耕,到對硬核科研的持續投入,再到數十年如一日的綠水青山守護,證明真正的“出圈”,源于對自身核心價值的深度認同與持久堅守。
如今,各地文旅在“臺面”上激烈競爭,但要想放大城市傳播聲量、開拓文旅經濟的更大空間,仍需依靠地方政府系統性的規劃與行動,因地制宜打造城市IP,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治理水平。
在“潑天的流量”降臨之前,更重要的是沉心耕耘、靜待花開。
2025年,醞釀已久的文化種子破土,凝練為“‘青’睞綿陽”四字邀約。這不僅是一張文旅新名片,更是一封寫給所有向往者的情書——綿陽正以整座城市的誠意,等待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一段來了便念念不忘的綿長記憶。
與此同時,綿陽主動敞開懷抱,聯合阿壩州啟動“九綿黃金道”共建計劃,推動票根互認、線路共建、市場共推等機制落地。這次握手,為“長期主義”注入了更開放的格局。
一座城市的爆火往往會挑戰當地的旅游人口承載力。當我們將視野打開,引導這股龐大的人流在整個區域網絡中有序擴散,不僅能疏解核心城市的壓力,更能將一時的熱度,轉化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持久動力。
游客的足跡從一個中心城市,延伸至周邊的城鎮與山水,他們的停留因此變得更長,消費的場景也更為多元。這不再是局限于一座城市的“旅行”,而是沉浸于一片區域的“發現”。
緊握一張阿壩州景區的門票,你不僅能走進九寨的瑤池、黃龍的彩池,還能用它開啟一場跨越邊界的旅程——在綿陽的中華大熊貓苑、方特東方神畫或王朗自然教育基地,享受另一重山水之間的特別禮遇。
這不僅是票根的互認,更是一張“區域通行證”,讓30天內的每一次出行,都擁有“一程雙景”的奇妙體驗。與此同時,兩地在線上平臺實現景區聯動,預約一方門票時,另一方的風景也悄然為你預留了位置——行程規劃,從此無界。
在這場雙向奔赴中,九寨與黃龍的自然奇觀,與北川羌城的人文厚度、兩彈城的紅色記憶,不再只是地圖上孤立的點,而是被串聯成一條有溫度、有故事的旅行脈絡。
在“千城千面”的競爭中,綿陽主打一個“文理兼修”。
以“理”的智慧踐行“文”的哲學。系統思維將“兩彈一星”精神,轉化為可傳承、可共鳴的公共價值,現代工程智慧將生態文脈守護為可感知、可沉浸的美學體驗。
以“文”的底蘊滋養“理”的創新。詩意的山水與浪漫的文化底蘊,為嚴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豐厚的滋養與沉穩的創新土壤。
綿陽證明,一座城市,既可以勇攀科技高峰,擔當國家重任;也可以俯身聆聽自然與歷史的回響。這種“收放自如的底氣”,使其超越并塑造出不可替代的獨特身份。
(原載2025年11月2日南方周末微信公眾號)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