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新聞網訊 10月20日,全市“587+”重點產業建圈強鏈暨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會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左永祥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育企業”,真抓實干“促招引”,為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注入強勁動能。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云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唐浪生,市政協主席李亞蓮,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莫懷學,市委常委、科技城管委會主任鄭志恒出席會議。

左永祥在講話中指出,今年以來,我們把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作為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把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作為“八大行動”之一擺在重要位置來抓,推動工作機制和推進模式不斷完善,圍繞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相關工作開局有力、起勢良好。全市上下要保持發展定力,創新思路舉措,以建圈強鏈為引領、“587+”產業體系為方向,以“拼”的姿態、“實”的作風,抓緊抓實招商引資工作,持續強鏈主、聚鏈屬、延鏈條,不斷提升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能級和水平。
左永祥指出,要培育發展優質企業,持續掀起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的強大攻勢。要推動鏈主企業做大做強,聚焦企業發展需要,開展“一企一策”專項服務,引導企業創新升級、技術升級、管理升級,全面提升產業引領力、市場競爭力、自主創新力;持續推動現有鏈主企業擴能擴產,投資新建強鏈補鏈延鏈項目,鞏固提升企業產供鏈掌控力和生態影響力。要鼓勵鏈屬企業堅定不移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開展技術創新、產品迭代,既“苦練內功”、掌握核心科技,又“借船出海”、積極融入鏈主企業供應鏈,加快成長為產業鏈上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主攻手”和供應鏈上的“配套專家”。要培育更多新的鏈上企業,常態化開展“校(院)企雙進·找礦挖寶”對接活動和“融智薈”院地交流活動,運用好“天府產研院負責遴選轉化+科創投公司負責投早投小”成果轉化模式,加快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綿轉化落地,不斷培育壯大鏈上企業群體。
左永祥指出,要采取過硬舉措,持續掀起招商引資的強大攻勢。要提高站位抓招商,立足資源稟賦,找準定位、錯位招商,同步推進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服務生態體系,吸引人才帶項目、帶成果、帶團隊到綿陽落地轉化。要創新方法抓招商,推動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有機結合,緊盯“587+”重點產業鏈,及時更新產業圖譜,推動從“地毯式招商”向“地圖式招商”轉變,常態化辦好“四新發布”活動,以新場景牽引新技術轉化、新產品推廣、新企業投資,強化以商招商,注重“招投聯動”,著力提升招商引資的能力和水平。要強化保障抓招商,把招商一線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平臺,加大激勵引導,著力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統籌制定綿陽市大宗生產要素價格體系,持續提升綿陽投資吸引力。
左永祥指出,要強化統籌協調,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各鏈長要用好“一鏈一專班”機制,牽頭做好協調服務、督促指導等工作;要強化部門協同聯動,加強產業運行監測分析,動態調整工作舉措;各產業承載地要立足自身載體優勢,抓好企業引育、項目建設、要素匹配等工作,做到全周期管理、全要素保障、全方位提效。要紓困解難、做優服務,常態化落實“雙提雙解”工作機制,廣泛收集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著力提升政策可及度,推動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聚。要多措并舉、多點發力,聚焦“587+”產業體系加強干部培訓,建立完善“招商實戰練兵”機制,以干部提能促進產業提質、發展提速;扎實推進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發展;緊盯項目落地建設,用好重大項目市領導提級管理等機制,促進項目投資早日見效、早結碩果。
會前,與會領導還前往四川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綿陽惠科科技有限公司、綿陽惠科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調研了解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激光及太赫茲技術應用重點特色產業鏈建圈強鏈工作推進情況。會上,副市長、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鄧輝通報點評了“587+”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發展成效;市建圈強鏈辦(市經信局)、市經濟合作局、科管委和北川羌族自治縣、經開區、江油市圍繞有關工作先后發言。
有關市領導,科技城管委會有關領導,各縣(市、區)、園區和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部分在綿科研院所、高校、國有企業負責同志,重點產研平臺(單位)、金融和投資機構負責同志,鏈主企業和重點鏈屬企業負責人等參加會議或調研。(記者 劉鑫/文 蒲滔/圖 李菁 王澤宇/視頻)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