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仙區沈松路口橋二危橋改造工程項目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橋梁施工。

游仙區開元中學實施高中強基教育(教學綜合樓)項目現場,工人正在進行鋼筋加工工作。

游仙區老舊小區居民自建房小區消防設施改造項目現場,工人正在進行管道的鋪設與填埋工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
今年3月,游仙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區人大代表成功票決出2025年十項區級民生實事項目,助推游仙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從游仙區現代蠶桑融合發展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項目,到游仙區北部和南部部分區域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從游仙區開元中學實施高中強基教育(教學綜合樓)項目,到游仙區2025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從游仙區醫療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到游仙區沈松路口橋二危橋改造工程項目;從游仙區五里堆農貿綜合市場改造提升項目,到游仙區忠興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質量提升項目;從游仙區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智慧城市項目,到游仙區老舊小區居民自建房小區消防設施改造項目……游仙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醫療、養老、就業、交通等領域,讓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應,奮力書寫好民生答卷。
□ 游仙融媒 記者 周鈺 文/圖
持續織密民生保障網絡
危橋改造是保障群眾安全出行的重要民生工程。近日,游仙區大河村村委會——沈松路口橋二危橋改造工程順利竣工通車,進一步改善了道路通行環境,提升了道路安全標準,為周邊群眾創造便捷、安全的出行環境。
寬敞平整的橋面、結實防撞的護欄、升級加厚的橋板……這座承載著周邊上萬名居民日常出行重任的橋,在歷經數月的封閉改造后正式通車,不僅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更以高標準的安全設計成為保障民生的“安心工程”。
之前,游仙區交通運輸局在進行橋梁定期巡查過程中發現該橋梁出現開裂、汛期橋梁阻水等情況。當即對橋梁進行定檢,確定該橋屬于五類危橋,隨后迅速封閉原橋,啟動危橋改造程序。
“去年11月正式進場施工,在拆除舊橋后,在年前完成樁基施工,蓋梁和橋臺施工,整個橋梁設置了六根樁以保障橋梁穩固。”施工方代表黃江介紹,“由于河流下游存在水力發電需求,當時無法限制水流來完成蓋板工作,今年6月在區政府牽頭下,游仙區相關部門協調計劃決定將橋梁整體抬高48厘米,將支座墊石和蓋梁進行加高,確保橋下的惠澤堰過水量能夠滿足下游發電標準。”
“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會不定期地查看施工進度,完工后也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驗收。”游仙區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橋橋梁全寬13米,凈寬12米,全長25米,公路等級為四級,橋面平整通暢,橋梁承重力好,新橋建成后,整個橋梁質量都得到全方面提升,避免了橋梁阻水問題,在方便周邊居民出行的前提下也保障了居民的交通安全。”
在橋頭開了30年店的群眾楊太軍,每天運貨送貨基本都要經過這座橋。“以前橋面坑坑洼洼,還限高限重,居民出行又顛簸又不方便,過橋的時候提心吊膽。”楊太軍說,“現在新橋修好了,橋面平整、干凈、寬敞,走在上面穩穩當當的,日常出行也很方便。”
暖心關懷融入城市肌理
老有所養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實施“暖心實事”的重要一環。為更好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近年來,游仙區加快養老機構升級轉型、提質增效,不斷完善全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強化農村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讓老年人生活幸福底色更足。
近日,在忠興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質量提升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在老人未來的活動區域,工人們正為墻面鋪貼嶄新的瓷磚。旁邊的活動室內,舊有的設備和墻皮已被徹底清理拆除,為即將安裝新設施和環境布置騰出空間。樓外,外墻施工人員正專注于進行墻面的第三次打磨處理,這道關鍵工序將使建筑外立面更加平整堅固,為后續的粉刷美化打下基礎。
“目前現場正在做墻面磚,清理拆除活動室原來的舊設備和墻面。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的70%,預計10月20日左右完工。”游仙區忠興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陳建勛告訴記者,“接下來,將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嚴格按照進度計劃推進,力爭早日將一個溫馨舒適的升級版‘老年之家’交付使用。”
該項目作為游仙2025年度區級民生實事票決項目之一,于2025年9月1日開工,提質增效改造工程涉及面積約1600平方米,主要對院落內外環境、居住環境及功能用房進行改造,增設院內3處連廊,配置廚房、洗浴室、理發室、康復理療室等房間設施設備。項目通過對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和空間功能的優化布局,不僅顯著提升中心的基礎環境,更拓展其服務范圍,強化農村地區的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能力。
而忠興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升級改造,是游仙區持續加大養老服務投入、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的縮影。對于提升游仙區整體養老服務質量水平、構建更加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讓農村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更便捷的養老服務,切實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
久久為功夯實幸福基石
在城市的角落,老舊居民自建房小區普遍存在缺少布局規劃、社區內建筑密度大、巷道深且窄、房屋間距較小等消防基礎薄弱問題,成為居民心中的一大隱憂。對此,游仙將老舊小區居民自建房小區消防設施改造項目納入2025年十項區級民生實事項目,全力為小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筑牢堅實防線。
走進游仙經濟試驗區六里社區六里五巷的施工現場,工作人員身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溝渠的挖掘、管道的鋪設與填埋等工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據悉,這些管道將貫穿整個小區,形成完善且高效的消防供水網絡,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為滅火救援提供充足且穩定的水源保障。除了管道鋪設工作外,工作人員還將同步安裝消防設施設備,全面提升小區的消防安全防護能力。
“現在正在進行管網施工,下一步將進行消防設施的安裝施工,整個項目涉及3.5公里管網和9個點位的消防設施,預計11月底完工,項目覆蓋1000余戶人群。”現場負責人王展忠介紹道,游仙經濟試驗區有3個小區納入此次消防設施改造項目,共計鋪設4.2公里管網,24個點位的消防設施,部分社區還將同步設置滅火器、微型消防柜、水帶、水槍等消防設施設備,從而提升老舊居民自建房小區火災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
“作為老舊的自建房小區,改造后,應急處置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也大大提升了整個轄區的消防安全水平。”游仙經濟試驗區轄區居民任竟婷深感欣慰。
記者了解到,老舊小區居民自建房小區消防設施改造項目是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的重要組成部分,游仙全區共涉及4個小區,投入資金98萬元,獲益群眾達6000余人。自今年7月開始施工,預計11月全面完工。隨著項目的穩步推進,老舊小區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居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安全。
如今,安全暢達的交通網絡正不斷優化,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體系正持續構建,老舊小區的消防安全防護能力正全面提升……一項項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不斷兜牢民生底線、補齊發展短板、夯實幸福基石,穩穩托起游仙人民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