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城”績 說“城”果 感“城”效
涪城:“城”勢而上 向美而生
涪城區城市風貌
冬日,穿行在城區大街小巷,目之所及是一幅幅記載著“城跡”的壯美畫卷:
城市有機更新——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園,配備健身步道、健身器材、活動廣場、休閑座椅、景觀設施,與喬、灌、花、草等植物相互搭配,實現“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
城建攻堅行動——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一批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持續推進,城市變得更加宜居宜業。
城市精細管理——通過改革,提高社區分類精細化治理水平,持續打造一批特色化、定制化的便民服務場景,綜合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以綜合執法“小”切口,服務城市管理“大”民生。
看“城”績、說“城”果、感“城”效,這些清晰可見、市民感受深刻的變化,折射出涪城區在推進城市更新中邁出的堅實步伐。
建成投用的口袋公園
以建“興”城 優化城市布局
午后時分,走進位于涪城區東方廣場小區后的雙秀園口袋公園,小巧精致卻五臟俱全的公園里,既有綠樹成蔭的休閑區,又有花香四溢的觀賞區,羽毛球場上小朋友在運動,不遠處還有一座智慧公廁。
這是涪城區新建成的口袋公園之一。為讓口袋公園多樣化,涪城區在建設中下足繡花功夫,通過走訪調研群眾需求,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年齡人群設計不同主題的口袋公園,實現“公園+運動”“公園+親子互動”“公園+法制教育”“公園+觀景”等功能組合。
處處是美景,出門見美好。按照“一園一特色”“一園一主題”建設思路,2024年,全區提升城區綠化面積16000平方米,包含音樂互動、運動健身等主題,切實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夜幕降臨,71歲的陳奶奶吃完晚飯后,帶著小孫女來到涪城區臨園路東段社區辦公區二樓,這里的兒童之家有共享書吧、手工坊,還有專職人員看護。陳奶奶感嘆,“隨著社區功能越來越完善,步行15分鐘就能看病、上學、運動。”
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涪城區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統籌推動臨東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以點帶面提升完整社區覆蓋率。截至目前,臨東社區黨群暖心驛站已投入使用,社區“涪光里”幸福餐廳已完成增設老年助餐服務,解決了轄區老年人、殘疾人用餐問題。
城市更新,既是城市的蝶變之路,更是群眾的幸福之路。這一年,涪城區還因地制宜,高標準打造海綿重點示范項目,精心打造滑嗨口袋公園、飛石街管道治理、青義萬合北側基礎設施3個迎檢示范項目,充分實現海綿設施布置與功能景觀有效銜接。其中,滑嗨口袋公園被市級推選參加住建部“中國全域海綿項目典范案例”。
與此同時,大力推進“兩江四岸”提升改造,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城市濱水空間景觀,創造公共休閑活動空間。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提質,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黨群暖心驛站
以改“潤”城 打造宜居家園
打造宜居城市,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是重中之重。在涪城區長虹第五生活區,“含60歲以上老人的住戶”約900戶,占小區總戶數近8成,為解決小區居民上下樓難,政府部門積極協調推動適老化改造。
如今,小區內一部部嶄新的電梯拔地而起,讓老舊小區多層住宅搖身一變成為電梯房,也讓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舒適。“我住4樓,有時候提點大米等重東西,上樓就氣喘吁吁的。”涪城區長虹第五生活區居民郭川介紹,現在單元加裝了電梯,可以直接入戶,這樣的惠民政策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了好事。
從“安居”到“宜居”,幸福生活不斷加碼。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等問題,涪城區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2024年21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一批次84個已全部進場實施,完成主體工程量約70%,二批次134個完成施工招標全面開工。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增強是城市基礎配套工程品質提升的重要指標,為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城市品質與功能的雙提升,涪城區堅持內外兼修,不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持續開展“城市體檢”——立足實際情況,按照綿陽市建設國家和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工作要求,實施高圣平和劍南片區、花園和南河片區兩個管網排查及修復項目,對片區內183條市政道路的排水管道及18條溝渠堰實施排查檢測,讓城市變得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推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正常,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建制鎮污水處理率達84%;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持續推進,百強中心鎮項目吳家鎮濱河綠化美化工程項目已全面竣工。
城市治理有力有效——對轄區內小區實施分類精細治理,通過針對性決策和措施,推進城市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建成75個微型消防站;深入實施“強基工程”,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提檔。
潮汐市場
以“誠”管城 城市向美而生
“今天又要去‘趕潮’了。”近日,涪城區楊家鎮的羅奶奶一大早便把頭一天采摘的白菜裝好筐,準備趕公交車進城賣。羅奶奶所說的“趕潮”,就是趕涪城區一環路南段設立的便民“潮汐市場”。
這是涪城區為平衡市容市貌管理和便利群眾生活,實施的城市文明和市井生活“雙向奔赴”。經調研并征求居民意見,在一環路南段干休所外設立了便民“潮汐市場”,市場內實行劃線定點管理,各攤位長度1米,每名攤販限用一個攤位,一攤一筐,經營時間為6時至9時、17時至20時,農戶也可以在這里銷售自產的瓜果蔬菜或其他農副產品。
9時左右,羅奶奶就在“潮汐市場”賣完了白菜。“過去進城賣點水果和蔬菜,沒有固定攤位,只能流動售賣。現在好了,政府給我們規劃了攤位,再也不用東奔西走了。”羅奶奶說道。
一個“小變化”詮釋了一個“硬道理”: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潮汐市場”不僅讓原來占道經營的菜農、攤販有了臨時經營之地,還方便了周邊市民購買農副產品,緩解了以街為市、占道經營、臟亂堵等問題,有效維護了市容環境和交通秩序。
一樁樁、一件件有溫度的城市管理事項辦到群眾心坎里,群眾的生活舒適度和便利度持續攀升,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更足。
這一年,涪城區市容秩序治理有力。通過開展春風行動、開學季整治、秋冬季整治等較大規模市容秩序整治行動,讓城市的煙火氣息與文明秩序交相輝映,和諧共生。
這一年,涪城區全力筑牢安全屏障。以城市住宅小區違法建設整治專項行動為主線,持續推進省委巡視違建案件整改;全面摸排、集中整治戶外廣告、招牌設施安全隱患,開展燃氣安全執法專項檢查,研究制定餐飲油煙、秸稈禁燒、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二環路設卡設點等8個專項工作方案等,從“頭頂”到“腳下”全方位有效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城市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展望未來,涪城區將立足城市建設長遠發展,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讓城市更有“氣質”,讓群眾生活更有“品質”,努力繪就美好城市建設新圖景。
(記者 尹秦/文 涪宣/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