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品漲價訂單穩增,10月起暫停一條生產線進行技改
定制+研發 開啟玻璃產業逆生長之路

虹科創新的手機蓋板玻璃生產線。 視覺綿陽資料圖片
“別加單了,生產線搞不贏!”9月19日,記者來到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虹科創新)時,公司總經理何華超剛剛推掉了一個客戶的訂單。
今年以來,玻璃行業深陷產能過剩的泥沼。據統計,上半年全國上市玻璃龍頭企業中九成出現營收下滑、超六成凈利潤同比下降,部分企業因產線“吃不飽”被迫減產甚至停產。但虹科創新主動拒絕送上門的訂單,甚至還將暫停一條生產線。
反“內卷”,逆生長,底氣何來?
構筑技術壁壘:
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虹科創新的拳頭產品是手機蓋板玻璃。2013年,該公司主營的等離子電視玻璃基板因市場需求下滑面臨滯銷。生死抉擇之際,公司決定轉攻國外壟斷的高性能電子玻璃。2014年,公司打破歐美國家技術壟斷,成功開發出“王者熊貓”第一代高強蓋板玻璃產品。別看它的厚度不到1毫米,強度卻是普通玻璃的10倍,堪稱手機屏幕的“鎧甲”。
第一代產品問世后,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很快被“打”了下來。“2015年時,國外產品要賣400多元每平方米,而我們的產品只要100多元每平方米。”何華超說。
蓋板玻璃屬于高性能電子玻璃,是智能手機產業鏈的關鍵一環,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多家行業巨頭涌入,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再加上近兩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保持在11.4億—12.4億臺,增速放緩,部分小廠進行惡意低價競爭。
“現在的價格戰,已經到了‘一分錢定輸贏’的地步。”何華超說,“去年,就因為我們一塊蓋板玻璃的報價比對手高出1分錢,丟了廣東的一個大訂單!”如今,公司第一代產品價格已腰斬至每平方米50多元,仍有小廠報出20多元的低價,根本無利潤可圖。
面對亂象,如何突圍?“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何華超說,公司不“卷”價格,而是拼質量、拼研發。
品質取勝的關鍵,在于找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批量生產的玻璃材料新配方。“想讓玻璃強度提上去,就得往里面加大量的金屬氧化物,但金屬氧化物含量一高,生產又遇到麻煩。”何華超介紹,燒制玻璃的窯爐耐火極限只有1650攝氏度左右,可有助于增強材料結構強度的金屬氧化物的熔點都高于2000攝氏度。為了破解這道難題,研發團隊一邊調整料方、增加助熔材料,一邊創新工藝,最終從幾百種配方、上千次失敗試驗中找到了一個理想方案。又經過復盤調整,終于在第二次試產時突破瓶頸,實現穩定量產。
歷時3年攻關,今年,公司的第三代產品——超強抗摔蓋板玻璃量產,客戶評價,“技術在國內遙遙領先”。
按下暫停鍵:
進行技改,與客戶深度綁定
就在訂單紛至沓來的時候,虹科創新作出一個驚人決定:自今年10月起,暫停一條生產線,投入2億多元,進行為期半年的技改,這意味著公司將減產50%。
“不怕客戶被友商搶跑了嗎?”面對記者的疑惑,何華超淡淡地說了句“沒關系”。底氣何來?
何華超解釋,一方面,已簽約的訂單,公司已經全部排產,并提前做好了安全庫存安排,能如期交貨;另一方面,開展技改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留住客戶還有一大殺手锏——定制化的深度綁定。“現在終端廠商都在積極開發新功能、尋找新賣點。”何華超說,今年,就有兩家頭部終端廠商主動找上門,希望簽訂聯合開發協議。
為精準掌握客戶需求,公司業務團隊每周都會與客戶進行深度交流。“比如提升玻璃的透光率、增強材料的功能屬性等。”何華超表示,合作開發的產品定價自然會更高,但客戶愿意支付相應溢價。雖然公司產品價格上升,但訂單穩步增長。公司前8月產品全球出貨量居第二位、國內出貨量居第一位。“現在全球每4部手機就有1部使用‘王者熊貓’玻璃。”何華超說。
不過,近兩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企業也要尋找新的增長點。“高強蓋板玻璃在汽車、飛機、高鐵等視窗、顯示領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何華超表示,目前公司已與多家車企合作,下一步將積極拓展車載顯示、智能家居、AR等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應用領域。
專家論
不做沙丁魚,做鲇魚鯊魚
當前,玻璃行業正經歷市場寒冬。浮法玻璃受房地產市場拖累,部分企業產線已連續虧損一年;光伏玻璃雖前景廣闊,卻面臨產能過剩危機,產品價格跌至行業歷史低點;電子玻璃領域也因產能快速擴張,陷入削價競銷的“內卷”困局。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教授王輔指出,“內卷”導致企業“增產不增利”,難以持續進行創新投入。破局之道在于以核心技術引領行業,走高端化、差異化路線。他建議企業聯合高校開展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同時加快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降本增效,從而跳出低價競爭的漩渦。
向高端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尤其是消費電子玻璃領域,技術迭代速度遠快于傳統浮法玻璃市場,必須重構技術基因,靠自主研發構建技術壁壘。”王輔建議,企業應聚焦關鍵技術攻關,整合資源推進重點突破,以戰略定力抵御周期波動。
未來全球高端市場競爭必將愈發激烈,“唯有成為引領變革的鲇魚、引領行業的鯊魚,而非被動跟風的沙丁魚,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王輔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