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新場景不斷涌現,隨著消費升級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消費在居民消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文化消費是一種多樣化、個性化、融合化的消費新形態,它不僅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從影視娛樂到數字內容,從文旅融合到創意設計,文化消費不僅能創造就業,還能帶動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聚焦于此,市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期間,市政協文史委提交了集體提案《關于培育文化新業態,激活消費新動能的建議》,受到廣泛關注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積極辦理。
提案聚焦
挖特色、拓場景,激活文化新動能
在前期調研中,委員們發現,近年來,我市堅持文化潤心、消費賦能,全面激活文化消費活力與文化市場潛能,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引導文化消費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我市文化消費市場不斷發展。但是,我市文化新業態發展規模、速度和質效與全市擁有的資源潛力、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地位、承載的歷史使命等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拉動消費需求、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仍面臨著一定的困難與挑戰。
為此,提案建議,在深化融合發展方面,全方位挖掘綿陽地域文化,打造特色IP,提升相關產業數字化水平,豐富文旅體驗,鼓勵并推動跨界融合,拓展文旅產業鏈。在優化文旅布局方面,主動融入區域品牌,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合作聯動,串聯綿陽境內旅游資源,打造多條特色鮮明的旅游精品線路,同時積極創新文旅活動,提升綿陽知名度和影響力。
提案還建議,通過塑造綿陽的品牌形象,擴大文旅影響力。培育支持我市文旅企業發展壯大,在依托“白紅綠”特色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和提煉綿陽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元素,擦亮綿陽旅游名片,利用好相關新媒體矩陣,宣傳綿陽文旅資訊和攻略,加強與OTA平臺合作,拓展線上客源市場。
此外,要提升文化消費場域服務質量,通過加強從業人員培養、引進高素質旅游人才、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營造良好消費環境,讓游客既能吸引來,也能留得住,形成“口碑—客流”的良性循環。
提案追蹤
促消費、優服務,釋放市場新活力
記者從該提案主辦單位市文廣旅局獲悉,接到提案后,部門高度重視,對提案內容作專題研究,并按照我市實際落實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及時辦理回復。
“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業態創新為突破口,以場景培育為主抓手,全面激發文旅消費潛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政策、項目、活動、服務等方面不斷發力,推動全市文旅產業再上新臺階。
去年,我市石椅羌寨農文旅融合建設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涪江城區段生態文化游等35個新場景建成投運,新增文創集市等消費空間117處、夜間文旅消費業態36個。
今年,市文廣旅局聯合攜程、飛豬、美團等OTA平臺合作發放綿陽文旅消費券,在小年和除夕夜派發萬份新年文旅紅包,拉動消費增長6倍;開展“萬張門票大放送”活動,聯動全市A級景區開展形式多樣的門票優惠、免票活動;聯合攜程推出綿陽文旅官方星球號;聯動酒店、景區開展滿減、折扣等優惠。同時,還在全省率先開展文旅消費新場景激勵,真金白銀獎勵新場景,持續開展文化和旅游主題消費周、消費月、消費季活動。
與此同時,市文廣旅局還聯合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持續在春節、“五一”等重要節假日實行非綿陽籍小型汽車輕微交通違法“只警告不處罰”的柔性執法舉措,鼓勵機關事業單位節日期間免費開放停車場,并帶頭開放市文廣旅局、市博物館、市圖書館的停車位,強化旅游市場執法與安全巡查,開展文旅志愿服務行動,為游客打造安心、放心、貼心的文旅服務環境。
“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不斷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在場景擴容、產品迭代、線路打造和政策創新等方面持續加力。”該負責人表示。
(記者 唐顯枚)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