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盛夏時節的綿陽科技城新區人工智能大樓項目工地上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從提交材料到拿到施工許可證只用了8個工作日!”項目負責人彭帥感慨道,“以前跑多個部門,光材料重復交三四遍,現在‘一窗受理’,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這一顯著變化,來源于綿陽市住建委推出的多項服務舉措,在近日四川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質效評價中獲“優秀”,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正是我市以創新舉措破解審批堵點,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大盤之穩,加快推動項目建設從“紙上流程”邁向“現場實效”的生動實踐。
并聯審批打破壁壘 審批再提速
項目審批的提速,得益于市住建委全面推行的并聯審批模式。通過整合規劃許可、施工圖審查、消防設計審核等多個流程,企業只需跑一趟,提交一次材料,系統自動分發至各部門審批,實現“一窗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
“結果同步反饋至窗口,避免企業‘多頭跑、重復交’,審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市住建委審批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聯合驗審部門聯動 審圖數字化
在長虹城云麓(二期)項目現場,市住建委牽頭組織的聯合驗收組手持檢查表逐項核對。“墻面平整度合格”“消防通道寬度達標”……一旦發現問題當場反饋,企業隨即記錄整改。
市住建委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機制,由住建部門牽頭,聯合規劃、消防、人防等部門,對項目進行一次性驗收。
“過去驗收涉及幾個部門,要跑幾次,現在‘一次申請、聯合查驗、驗收通過’,效率高多了。”項目負責人感慨道,通過現場提出整改意見,企業能夠靶向整改,減少了反復溝通成本,驗收效率大幅提升。
審圖環節同樣迎來變革。通過全面推行聯合審圖和數字化審圖,借助數字化審圖平臺,將消防、人防等專項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審查,由專業機構一攬子把關。這一舉措避免了企業多頭送審,真正實現了“零跑腿、不見面審批”。
數據跑路一窗搞定 營商環境優
“原本以為報裝要跑水電氣網多個營業廳,沒想到剛提交施工許可申請,天然氣公司就主動對接我們,很快就全部報裝了……”近日,江油俏巴渝餐飲項目負責人對市住建委推進的水電氣網聯合報裝服務贊不絕口。
市住建委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積極作為,推出“多測合一”服務。按照同一標的物只測一次的原則,將工程建設項目涉及的地形測量、規劃測量、房產測量等11項測繪業務,按照審批階段整合為三個綜合性測繪項目,統一標準、優化測繪流程,減少重復測繪,為企業節省人力物力成本。
2024年以來,全市超900個工程建設項目通過并聯審批,平均審批時限從33.46個工作日壓縮至23.83個工作日,企業“多頭跑、重復交” 的難題成為歷史。聯合驗收項目平均耗時從15個工作日壓縮至 7個工作日,數字化審圖覆蓋率達100%,審圖時限縮短50%。
從“企業跑腿”到“數據跑路”,從“多頭辦理”到“一窗搞定”,住建等部門用實打實的改革,換來企業辦事的省時省力。綿陽以改革實效擦亮營商環境名片,正成為吸引項目的強磁場、經濟躍升的新引擎。
(何艾琳 蘭建春)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