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眼下,正是梓潼縣水稻制種授粉的關鍵期。在水稻制種基地里,無人機在田間上空精準盤旋、高效作業,這一充滿科技感的水稻制種授粉場景,吸引了來自巴基斯坦農業專業人員國際培訓班的100多名成員觀摩學習。
梓潼縣是四川省最大的水稻制種基地、國家級首批水稻制種基地縣,近年來積極推動制種技術革新,無人機授粉技術的普及應用成為當地種業升級的重要標志。7月27日,在梓潼縣許州鎮的一處水稻制種基地,綠油油的稻田旁,無人機在飛手的操作下沿著預設航線低空飛行,通過旋翼產生的氣流將父本花粉均勻傳遞到母本稻花上,整個過程高效、精準。
無人機飛手史佳興告訴記者,傳統人工授粉不僅耗時耗力,效率也較低,一畝地至少需要2—3人勞作大半天,遇上高溫天氣更是辛苦。無人機有北斗導航、高精度定位,一臺機器一小時能完成60余畝作業。
參觀過程中,巴基斯坦農業專業人員國際培訓班成員不時拿出手機拍攝無人機作業場景,向技術人員詳細詢問設備參數、操作流程及應用效果。
據了解,此次國際培訓班旨在分享中國農業現代化經驗,梓潼縣水稻制種的科技實踐是重要觀摩內容之一。通過實地考察,巴基斯坦農業專業人員不僅直觀感受到中國農業科技的創新成果,也為兩國農業技術合作搭建了溝通橋梁。
近年來,梓潼縣通過“科技+種業”模式,不斷提升雜交水稻制種的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年產優質雜交水稻種子超700萬公斤,遠銷國內外。(胡莎莎 宋葉茱 記者 劉曉東)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