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市新傳中心全媒評論員
文旅市場主體是文旅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提出,培育壯大文旅市場主體,目的就是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
綿陽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榮登中文音樂劇票房榜第一名的《將進酒》、暑期大火的實景劇《寶蓮燈·仙海奇緣》……背后都有綿陽文化企業的身影。產品火爆出圈的同時也要看到,全市文旅市場主體培育不足、競爭力不強,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大型文旅集團。
一個產業要發展壯大,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當文旅發展的困局亟待破解,效益要進一步提高,出路在于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健全文旅市場主體梯度引育機制,做強重點骨干文旅企業,大力培育中小文旅企業,建立文旅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文旅項目投入大、周期長,需要優化配置“人、地、錢”等關鍵要素,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完善文旅用地保障機制,打造高素質文旅人才隊伍。
供給與需求是文旅融合發展的一體兩面,二者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當前,旅游正從單純觀光向多元體驗轉變,以“文旅+百業”的跨界互動不斷創新場景、重構業態,激發出更多消費潛力。今年以來,我市在精準培強市場主體上用力,相繼出臺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支持連鎖經濟發展、加快會展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文旅消費市場持續升溫、呈現強勁增長勢頭,但也存在消費場景不夠豐富、消費業態較為單一、“高人氣低消費”等問題。
當下,文旅消費潛力挖掘仍有較大空間。要堅持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推動文旅消費優化供給與擴大需求相互促進、動態平衡。在擴大供給方面,要深化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大力發展首發經濟、票根經濟、會展經濟、假日經濟和夜間經濟,建設一批沉浸式旅游購物體驗專區。拓展新型文旅消費業態,釋放演藝經濟活力,培育賽事消費增長點和科技消費新業態,促進低空旅游創新發展。在提升需求方面,要開展文旅消費惠民活動,制定文旅消費惠民措施,持續發放文旅消費券,探索跨區域、跨景區、跨門店文旅消費組合優惠新模式。
市場主體活,則文旅市場活,市場主體強,則文旅產業強。只有當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以需求牽引供給,以適銷對路的供給滿足需求、甚至引領需求,才能更好贏得游客、贏得市場。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