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下聽音樂,喚起觀眾對故鄉與青春的記憶。
歌手傾情演唱
□安州融媒記者 安崢 文/圖
夜幕降臨,安州區雎水鎮楓香村的草坪上流淌著悠揚旋律。一場背靠“銀河”大屏的鄉村音樂會,點亮了夏日的悅動音符。
音樂會舞臺依山而建,背景是漫天星空。微風輕拂,樹枝搖曳,悠揚旋律與自然景色交織成畫。游客們沉浸其中,感受音樂與土地的深情對話。來自陜西的吉他歌手葉茂登臺獻唱,《山雀》《姐姐》《世界贈予我的》等一首首民謠在田野間回蕩,喚起觀眾對故鄉與青春的記憶,引發情感共鳴。
現場掌聲雷動,不少人揮舞雙手,跟著節奏輕輕搖擺,手機鏡頭記錄下一幕幕溫暖瞬間。“在這片星空下聽音樂,比去城里擠音樂節爽!”游客劉俊笑著說。
作為雎水鎮推動農文旅融合的創新嘗試,本次音樂節還打造了沉浸式鄉村文化體驗場景:非遺DIY區里,小朋友們跟著老師學剪紙,在“手把手”指導下,咔嚓幾下就完成了獨一無二的作品;非遺土陶區中,老師們提前揉軟陶泥,大家動手捏杯子、做擺件,玩得不亦樂乎。不少帶孩子來的游客感慨:“沒想到村里能有這么有創意的音樂節,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
活動還巧妙融入“夜經濟”布局。傍晚時分,舞臺與草坪的燈光點亮暮色,營造出獨特的夜間藝術氛圍。村民帶來的高山臘肉、鮮蓮蓬、青脆李、手工面條,還有甜甜的西瓜,都成了游客追捧的“爆款”。欣賞美景與音樂的同時,游客的消費帶動了周邊餐飲、農產品銷售和民宿經營,為激活鄉村夜間活力提供了有益探索。
“村上搞這個音樂節,就是我們最寶貴的‘流量’!”村民岳美華當天帶來的幾大盆蓮蓬、荷花、藕葉,不一會兒就被游客搶購一空,她笑得合不攏嘴。
“現在村里一年到頭游客不少,專門來搞文藝創作、演出的人更多。”看著接踵而至的游客,楓香村黨委副書記謝超熱情地遞上剛切好的西瓜,“大伙兒都覺得新鮮,說咱們這山野間居然能辦‘音樂節’!”
“這些年村里變化翻天覆地,大家都想把好日子宣傳出去!”謝超拉著記者細數新變化:公路通到村頭,種養殖業蓬勃發展,民宿集群拔地而起,客似云來;不少村民閑暇時還跟著游客學起了吉他……
“鄉村的夜晚需要躍動的文化脈搏。我們以‘文藝+’引領旅游發展,用旅游促進文化繁榮,每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謝超介紹,后續將依托“安驛”品牌民宿集群,持續推出夏日詩會、吉他歌會等活動,為村民和游客送上更豐富的夏日文化盛宴。
“我們把田間地頭的土特產、非遺作品都搬進音樂節的鄉村集市,讓村里人在家門口享受文化樂趣,也讓外面的朋友看到鄉村新模樣。”雎水鎮黨委副書記王李佳表示,這場開在民宿里的文化盛宴,讓鄉親們樂起來、鄉村火起來、老百姓錢包鼓起來,“這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次鄉村振興的實踐!”
月光灑滿草坪,音樂節落下帷幕,村民和游客仍在七嘴八舌地為村上的下一場“楓之聲”文化活動出點子:“我家自釀的果酒可以拿出來給游客嘗”“下次讓職工夜校吉他班的學員來匯報演出”……謝超掏出小本子一一記下,信心十足地說:“文藝的種子正在大山里萌芽,我們要把‘楓之聲’一直辦下去,越辦越好。”
———·記者手記·———
“楓之聲”鄉村音樂節,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的深情對話。正如王李佳所說,其成功舉辦標志著雎水鎮在農文旅融合發展上邁出堅實一步。通過文化藝術賦能農業資源、提升村莊品牌價值,鄉村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魅力。
雎水鎮的農文旅特色不僅體現在藝術活動中,更滲透在鄉村旅游的每一個角落:從“中國春社·雎水踩橋”民俗文化,到國家4A級旅游景區白水湖;從特色民宿到豐富的文化體驗項目,這里為游客提供著全方位體驗——可徒步登山賞自然風光,可入住民宿享鄉村寧靜,可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與文化。
這場鄉村音樂節讓我們看到: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振興,更是文化傳承與精神滋養。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藝術正在悄然生長,點亮鄉村的美好未來。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