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化躍遷——
三臺紡織產業集群“智”造未來
智能吊掛系統如過山車般在空中流轉,布料在軌道上自動“飛”到下一工序,不遠處,全自動模板機、智能縫紉機器人、3D縫紉系統協同作業,上演著一場智能化生產的交響樂。
10月17日,記者走進三臺縣安吉納體育(四川)數字化產業園的數字化車間看到,整個車間仿佛一個“生命有機體”。
“目前我們建成智能生產線20條,已正式投入使用12條,日產約9千件。”該產業園信息部總監葉峻銘介紹。這家從籌備到投產用時不到一年的現代化產業園,已經成為三臺縣紡織鞋服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標桿。

安吉納體育(四川)數字化產業園數字車間
筑牢根基 引領智能升級
走進安吉納體育(四川)數字化產業園“智能裁剪中心”車間,JUKI縫紉機前,工人正在縫制黑色羽絨服,而一旁的智能裁床已實現全自動精準切割。標簽上的“INTELLIGENT CUTTING CENTER”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智能化場景。
“我們投入1.8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淘汰了192臺(套)傳統設備,新增2800余臺套智能化設備。”葉峻銘指著有序運轉的生產線說。在5G智慧車間內,1—10號智能懸掛生產線如同空中走廊,各色布料如彩色絲帶穿梭其間。每個工位前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生產數據,工人們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轉變為設備的監控者和調度者。在“驗片區”,工人只需對自動化設備進行抽樣檢查,大大提高了質檢效率和準確性。
在億和君美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織布車間里,記者看到的也是熱火朝天的“智”造場景:列兵式的噴氣織機正以每分鐘600轉的速度高速運轉,紗線在機械的精準操控下交織成布,發出規律性的轟鳴聲。
人力資源經理劉歡指著生產線介紹:“我們現在擁有192臺布機,其中一半都是世界先進水平的機械,每天滿負荷生產下,日產量都在10萬米以上。”這些坯布經過智能化質檢后,將直接運往產業鏈下一環節。
“產品全部直供佳聯佳禧,今年計劃輸送3000萬米的量。”劉歡補充道,“這些面料主要作為軍品、工裝的行業防護、特種功能、特色纖維功能性面料,在彈力、抗靜電、耐水洗、抗皺、吸濕排汗等方面有很好的表現。”
這種轉型在整個三臺紡織產業鏈上同步進行。在上游,億和君美紡織通過數字中臺系統實現全流程數據管控;在中游,佳聯佳禧印染公司投資3億元進行數字化改造,單臺設備減少用工5-7人,產能提升30%;在下游,鴻星爾克投入3000萬元打造智能車間,實現裁剪、縫制、吊掛、質檢全流程智能化。

安吉納體育(四川)數字化產業園數字車間
創新驅動 打造集群生態
走進安吉納體育(四川)數字化產業園的產品展示廳,撲面而來的專業運動氣息瞬間將人包圍:從專業訓練裝備到個性化定制服務,再到休閑運動系列,身著藍、紫等顏色足球服的人體模特擺出射門動作,生動展示產品功能;貨架上掛滿polo衫、衛衣、運動褲等各式服裝,色彩豐富多樣。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鞋類展示區,灰色金屬貨架上整齊陳列著數百款運動鞋,從專業足球鞋到休閑訓練鞋一應俱全。
這精心布局的場景,正是三臺紡織服裝產業以創新為引擎、以品牌建設為羽翼、以集群生態為沃土的生動縮影。展廳里的每一件產品,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服裝鞋帽,而是科技與設計深度融合的產物。
“我們與全國各地足球協會、青訓中心保持戰略合作,贊助國內多個職業球隊。”葉峻銘指著展廳內的產品介紹道,“這些產品不僅注重功能性,更融合了時尚設計元素。”
葉峻銘認為,產品質量與品牌的提升和三臺日益繁茂的集群生態密切相關。他說,安吉納體育數字產業園本身就是一個功能完備的微型集群,它匯聚了從設計研發、原材料供應、智能生產到展示銷售、物流服務的多種要素。
“企業可以便捷地在周邊獲得面料、輔料、配件,找到專業的設計服務或共享的檢測平臺。企業之間既是競爭關系,更是創新同盟,有利于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三臺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楊成金介紹,目前,三臺擁有紡織鞋服類企業5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家,形成了集“紡紗—織布—印染—設計—成衣”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億和君美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織布車間
政策護航 構建產業生態
“我們規劃了6.42平方公里的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已成功創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示范園區。”楊成金告訴記者,近年來,三臺縣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截至目前,集群內企業已擁有111項自主研發的發明專利,建成省級技術中心9個、工程技術中心1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縣創新建立“總部企業+社區工廠”兩級體系,在15個鄉鎮布局社區工廠32個,累計吸納農村勞動力超萬人,人均年增收達2.4萬元,實現了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為全力保障三臺縣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精準發力。”楊成金介紹,“一方面是梯度培育主體,做強產業支撐,重點支持佳聯佳禧、安吉納等龍頭增資擴產、技改升級,支持中小企業‘智改數轉’;另一方面精準延鏈補鏈,提升集群能級,聚焦印染面料和運動鞋服、職業裝等重點,做強佳聯佳禧等現有鏈主,打造‘研發—印染—成衣’一體化基地;著力招引引領性強的‘鏈主’企業和關鍵環節配套項目,如拉鏈、紐扣等輔料環節,改善產業鏈薄弱環節,構建更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據了解,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城市,三臺縣將借此機遇,力爭完成2025年產值達到90億元的目標,著力打造國家級紡織鞋服特色產業集群。(劉玉明 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