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記者日前獲悉,綿陽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二階段結束,進入第三階段,目前新發現文物共385處。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于2023年11月啟動,共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主要是建立各級普查機構、確定技術標準和規范,開展培訓和試點工作。
第二階段是2024年5月至2025年11月,以縣域為單位實地開展文物資源調查。經過全市各地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全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4765處文物,均已完成數據采集工作,同時新發現文物385處。在新發現的文物中,梓潼縣觀義鎮的關基井作為工業遺產被納入新發現文物,在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會議上受到點名表揚;游仙區信義鎮的仙山摩崖造像入選2025年四川省文化遺產保護雙試點“微景點”名單。這兩處文物均已登記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申報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階段為2025年11月至2026年6月,主要任務是依法認定、登記并公布不可移動文物,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逐級驗收并向社會公布普查成果。目前,全市各級文物部門扎實把好文物數據審核質量關,全面加大新發現力度,扎實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大力推動文物資源成果轉化,強化市縣聯動和部門協同,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普查任務。(粟黎源 記者 張登軍)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