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臺縣斷石鄉云龍村,經過篩選的黃豆葉,打包發往加工廠。 記者 李春梅 攝
黃豆葉子也能吃?
真的,還出口海外
11月10日,記者走進三臺縣斷石鄉云龍村,10多名農戶正彎腰穿梭在黃豆田間,手指快速翻飛,采摘的卻不是金黃的豆莢,而是往日無人問津的黃豆葉。
“黃豆葉子拿來做腌菜?還能賣錢?簡直是天方夜譚。”村民徐斯富回憶起最初聽聞收購商要收黃豆葉時的反應,至今依然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然而就是這一片片曾被翻進土里作肥料的葉子,卻讓農戶每天都能增收。“以前這些黃豆葉落在地頭都沒人要,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一天光摘葉子就能掙100多元,黃豆葉真成寶了。”徐斯富說。
一次試探性的嘗試,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徐斯富的黃豆葉按照每公斤3元的價格成功交易。這筆看似微小的收入,卻讓農戶們算清了新賬,每畝地憑空多出了數百元收益,最關鍵的是,這幾乎不需要額外的投入。
采摘有沒有難度?其中有何訣竅?
綿陽軍屯農業技術員劉從林在田埂上隨手拈起一片葉子作示范。“采摘其實并不難,只要沒有蟲眼就行。要選黃色的、沒有病斑的。葉子黃了就可以摘,一天摘25公斤完全沒問題。”劉從林說。
消息一經傳開,一條獨特的“增收鏈”在鄉間鋪開。收購商立刻與云龍村達成合作,簽訂收購協議,并組織農戶在豆莢采收前的空檔期集中采葉。
這個擁有千余畝黃豆的村莊,也迎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季。
中午時分,山腳下的收購點就熱鬧了起來。黃豆葉經過篩選、打包,當天下午就裝車運往食品加工廠。在那里,它們將經過標準化腌制、調味和殺菌流程,蛻變成風味獨特的腌菜產品。然后送到公司包裝,再出口到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從加工到出口,整個流程不超過半個月。“今年只是個開始,明年還計劃收購紅薯藤、辣椒葉。”劉從林說。
從田間到海外餐桌,這些黃豆葉的旅程不超過半個月。明年,紅薯藤、辣椒葉也將走上同一條“變廢為寶”的路子。這些為農戶增收的“金葉子”,已成為激活鄉村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抹亮色。(吳桐 胡麗 記者 李春梅)

三臺縣新德鎮春江花語農場內,村民采收木芙蓉。 記者 劉鳳君 攝
麥冬套種木芙蓉
一塊地賺到多重收入
近日,三臺縣新德鎮春江花語農場內,近千株木芙蓉迎風搖曳,粉白相間的花朵綴滿枝頭,與翠綠葉片交織成一片爛漫花海。花田間,村民穿梭忙碌,一邊采摘木芙蓉的花與葉,一邊照料身旁的麥冬作物,雙重勞作里滿是豐收的喜悅。
“這是我們第一年試種木芙蓉,長勢特別好。”農場負責人周利手持竹籃,一邊采摘一邊笑著說:“木芙蓉種植簡單、打理省心,從初夏到秋末能采摘多茬葉子,秋季還能收一季花,多項效益疊加下來,收入很可觀。”
木芙蓉全身都是寶,花、葉、根、莖均具藥用價值,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等功效,在中醫領域應用廣泛。周利告訴記者,采摘后的芙蓉花需迅速低溫烘干,以保留有效成分,葉片則通過自然晾曬制成中藥材原料,既可直供合作藥企,又能售予餐飲企業用于泡茶、煲湯,市場供不應求。
目前,春江花語農場共流轉土地80余畝,主要用于種植麥冬、百合、芍藥等中藥材。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農場計劃擴大木芙蓉種植規模,“明年準備大規模推廣‘麥冬+木芙蓉’套種模式,收完芙蓉花和葉子,把枝條修剪下來后,在麥冬地周圍全面栽種木芙蓉。”周利信心滿滿地說,屆時,農場將形成“田間種麥冬、四周開芙蓉”的立體種植格局,既打造出集觀賞、旅游于一體的觀光景點,讓游客漫步花海、體驗鄉村樂趣,又能通過中藥材種植與鄉村旅游的融合,進一步拓寬致富路。
農場的蓬勃發展,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農場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春天種麥冬、夏天采芙蓉葉、秋天摘芙蓉花、冬天打理藥材,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有穩定收入,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正在采摘芙蓉花的村民雷秀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種立體種植模式,不僅讓土地“活”了起來,更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動力。(盧小妹 記者 劉鳳君)

綿陽市特研種業有限公司千畝油菜制種基地。記者 劉鳳君 攝
每50公斤多榨2.5公斤油
“實力派”油菜良種出道
眼下正是油菜栽種的“黃金期”,走進綿陽市特研種業有限公司千畝油菜制種基地智能氣候室內,一排排育苗架上的油菜幼苗茁壯成長,工作人員仔細登記并核對移栽信息。“我們要緊跟栽培模式和市場需求變化,選育出含油率更高、品質更好、適應性更廣的品種。”特研種業總經理陳金龍穿梭在育苗架間,細致觀察其生長情況。
“正在栽種的是企業潛心研發的特研油700,可是個‘實力派’選手。”陳金龍介紹,歷經多年科研攻關與田間試驗,該品種含油率突出,每50公斤比普通油菜多榨2.5公斤油,且油品更優更健康。同時,抗病性強、適應性廣,長江流域主產區均可種植。
今年,特研種業在6000多畝制種基地里,除了特研油700,還同步栽種了大地802、金油99、龍油666等10余個自主培育品種,均具備高產、高含油、抗逆性強的核心優勢。“這些都是科研人員的心血結晶。”陳金龍說,目前基地栽種進度已達80%,剩余20%將在幾天內完成移栽。
作為本土油菜科研育種與制種龍頭企業,特研種業專注雜交油菜繁育,年產優良種子約1000噸,可滿足400萬畝耕地用種需求,占全國供種量的3.8%。并通過引進、合作、選育及分子標記等技術,培育出適配不同生態區域的品種,遠銷俄羅斯、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讓“天府良種”走向世界。(盧小妹 記者 劉鳳君)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