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對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是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促進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舉措。2025年,綿陽市將其列為民生實事項目,游仙區積極響應、扎實推進,目前全區符合條件的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均已完成個性化改造,71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近日,記者走進游仙區小枧鎮遇仙村的王明英家中,患有肢體殘疾的王明英正坐在輪椅上,在自家改造后的洗漱間里打理個人衛生,感受著無障礙設施改造為自己帶來的便利。
記者看到,王明英家的改造區域主要集中在洗漱間、洗衣間,從取暖照明的暖風機到淋浴花灑,從高度適配的洗手臺到全自動洗衣機……她常年坐在輪椅上,工作人員還貼心地考慮到了過道的寬度、輪椅的旋轉空間等,讓王明英能夠無障礙通行,徹底解決了她獨自洗漱、如廁的難題。
“這些改造非常暖心、貼心,衛生間的洗手臺按照我的高度打造,安裝了鏡子,我可以在這里梳頭、洗臉。衛生間安裝了馬桶,就連花灑的高度也和我適配。另外,還給我添置了全自動洗衣機。這次改造,讓我深切體會到了兩個字,那就是‘幸福’。”談起家中的改造,王明英滿臉喜悅。
另一邊,在游仙經濟試驗區老龍山小區,精神障礙患者劉華(化名)家的改造更突出“安全+智能”的雙重考量。
“小愛,小愛,衣架下降……”在劉華家,其患有肢體殘疾的女兒正通過語音指令操控智能電動衣架。該衣架不僅可以通過開關控制升降,還可以通過語音控制,讓劉華和家人能更加輕松地完成晾曬家務。
除了智能電動衣架,劉華家還添置了智能抽油煙機、熱水器,衛生間的折疊凳、馬桶也進行了優化,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考慮到劉華家“一戶多殘”的特殊情況,工作人員還在窗戶外加裝了防護欄,為其安全活動筑起“防護網”。
這場家門口的“小改造”,背后是“大民生”的精準考量。今年1月以來,游仙殘聯全面啟動篩選摸排工作,精準鎖定改造對象,于10月底施工完畢。每一戶改造均按照“一戶一策”進行個性化設計,聚焦高頻活動區域,結合殘疾類別、居住環境,最大限度滿足個性化需要。曾經“出門需人扶”,如今輪椅通行無阻;過去“事事靠人幫”,現在日常起居自理。一個個“微心愿”,正在一步步被實現。
“今年我們累計投入資金42萬余元,惠及全區71個殘疾人家庭。家改項目聚焦消除重度殘疾人居家生活障礙,圍繞高頻使用場所實行一系列人性化、便利化、智能化改造。我們委托專業的設計公司,逐一上門勘察,根據殘疾類型和需求,實行每戶‘定制化’設計,施工過程全程監督,驗收流程也進行了完善,真正實現了殘疾人‘零負擔’,改造后‘真滿意’。”游仙區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商俊成表示。(游仙融媒 記者 周鈺 李媛媛)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