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綿陽工作怎么干?你希望看到什么新變化?在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你,現在也可以“指點”——
日前,綿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在前期征求一輪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公開向社會公眾“開門問策”。征集內容涉及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公眾可通過掃碼、郵件、信函等多種渠道獻計獻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古人所說的良政善治,其重要內涵,就是要暢通民意的表達渠道,將民情民意充分吸納到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全過程,最終形成上下同心、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通過問計于民,廣泛汲取社會智慧,特別是來自科研前沿和產業實踐的真知灼見,才能讓規劃既接地氣又富遠見,讓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未來五年,對綿陽而言分量特殊:既是推動經濟量質齊升、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階段。這不僅是事關綿陽高質量發展的五年,也是事關每個綿陽人幸福生活的五年。
當初,綿陽就“十四五”規劃公開征集民意,是全省第一個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的市州。當時,不少建議圍繞社會保障、健康養老、社會治理等領域展開,精準切中發展痛點,體現出公眾參與政策制定的實際價值。實踐證明,開放征集不是“走過場”,而是提升規劃科學性和可行性的有效路徑。
此前,綿陽已啟動首輪意見征集工作。此次進一步擴大征集范圍、延長征集時間,力求讓更多的公眾廣泛參與,獲取更豐富、更深入的建設性意見,讓更多來自民間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這既體現了城市治理的精細化追求,也將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相結合,使規劃匯聚了廣泛的民意基礎。
現在,筆交給你,你來寫!(新聲)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