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沙龍搭臺“精準滴灌”,靶向破解企業痛點——
涪城:特色機制為企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綿陽新聞網訊 “原本對‘園區e貸’政策一知半解,今天聽完解讀,和銀行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后,融資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前不久,在中國(綿陽)科技城5G科技園舉辦的“金服涪城·惠企共贏”涪城區企業高質量發展沙龍現場,一家科創企業負責人拿著剛填好的對接表,難掩興奮之情。這場匯聚35家重點企業、9家金融創投機構及15個相關部門的專場沙龍,是涪城區聚焦企業發展需求,通過特色機制破解企業難題、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企業的“痛點”就是政府服務的“靶點”。今年以來,涪城區摒棄“大水漫灌”,聚焦企業發展需求,建立“調研—定題—邀嘉賓”全鏈條定制體系,創新服務模式,以沙龍直擊企業痛點,通過常態化舉辦企業高質量發展沙龍系列活動,持續為企業賦能。
對此,涪城下足“繡花功夫”。在沙龍籌備階段,依托重點企業全覆蓋走訪、“面對面”座談會等常態化機制,累計走訪企業2000余家次,回收資源對接卡1000余份,精準梳理出資金需求、人才服務等16大類648個訴求建議。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融資難題,專門打造“金服涪城”金融專場,從主題設定到嘉賓邀請全程靶向發力,精準邀請財政部門、華西證券、建設銀行等單位,確保“對的資源”對接“對的企業”,嘉賓匹配滿意度達98%。
“企業點單、政府配菜”的服務模式,讓每一場沙龍都成為精準解決問題的場域。活動現場,“政策解讀+經驗分享+精準對接”的多元模式構建起互動“強磁場”。原劍橋大學海外創新中心總經理吳岸等專家登臺,用真實案例拆解投融資風險防控與資源鏈接技巧;涪城區財政局、四川綿陽工業園財政金融部負責人以“大白話+舉例子”的方式,把國家惠企政策和“園區e貸”等地方舉措講清講透;華西證券、建設銀行等機構則帶來私募股權基金運作、普惠信貸服務等定制化金融方案。更令人稱道的是,超過一半的時間留給自由問答,搭配“金融資源對接區”“一對一洽談區”的設置,讓企業訴求能當場回應、疑問能即時解答,現場問題回應率達到100%。
為確保沙龍成果及時轉化、落地見效,涪城區建立“清單交辦—跟蹤督辦—長效鏈接”閉環機制,實現服務不“斷線”。會后24小時內,涪城區迅速梳理形成《企業訴求與建議清單》,將收集到的問題轉化為明確責任單位、解決路徑和時限的“任務交辦單”,通過政務系統“點對點”派發。同時,依托動態化解閉環管理臺賬,涪城區營商中心專人跟蹤督辦,用電話回訪、上門核查等方式推動問題落地,已累計形成15份交辦單,解決具體事項135項。在此基礎上,涵蓋嘉賓與企業的微信交流群持續運轉,確保政策推送、資源共享不“斷檔”,超過80%的參會企業借此進入了新的“資源圈”。
一次次“精準滴灌”厚植成長沃土。今年以來,涪城區通過常態化舉辦企業高質量發展沙龍系列活動,已成功助力中久防務、賽貝锘奧等企業揚帆出海,并為金利通信等企業量身定制數智化轉型方案。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經濟提質增效,上半年涪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4億元、同比增長7.1%,總量與增速均居全市縣(市、區)首位,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4.1%。
“我們不僅要讓沙龍成為‘涪城營商’的閃亮名片,更要讓其成為企業發展的‘加油站’。”涪城區營商政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持續創新服務模式,讓沙龍活動更精準、更高效,以政企同心的強大合力,為綿陽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作出更多的涪城貢獻。(記者 謝艷)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