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隨著天氣轉涼,身邊頭痛、高熱、咳嗽、打噴嚏的人突然多了起來。記者從市內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段時間,受天氣變化和其他因素影響,流感病例有所增加,其中以甲型H3N2病例為主。專家預測,我國部分地區可能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迎來流感高峰。預防流感,應該怎么做?記者采訪了綿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四〇四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芹。
李芹介紹,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與普通感冒相比,甲流病毒主要表現為高燒不退,體溫可在短期內迅速上升至38.9℃—40℃,頭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明顯,全身癥狀表現為乏力、疲勞感顯著,影響正常活動。此外,還有全身不適,可伴隨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其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老人、孩子、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流感可能發展為重癥。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護?
李芹介紹,市民應主要做好兩方面防護,一是接種疫苗,二是做好個人衛生。
李芹說,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重癥最有效的方式。建議所有≥6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接種流感疫苗,接種疫苗后需2—4周產生足夠抗體,因此,在流感高發期(通常為11月至次年1月)前完成接種,保護效果最佳。尤其是重點人群,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孕婦、6月齡以上嬰幼兒和兒童,重點機構或場所工作人員以及6個月以下嬰兒的家人等。
接種疫苗后,就不會感染流感病毒了嗎?李芹說,疫苗是首要防線,但無法100%阻斷所有毒株。所以,疫苗+日常防護是雙重保險。
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
◆勤洗手:洗手時使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觸摸眼、口、鼻;
◆強免疫: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室內通風;
◆重衛生: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擋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不聚集:少去密閉人多場所,出現癥狀要居家隔離,外出就醫戴好口罩;
◆常通風:每天開窗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如果不慎感染流感病毒,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一旦確認甲流,要及時使用特效藥縮短病程。同時注意居家休息,避免帶病上班上學;注意隔離,盡量不與家人密切接觸,特別是高危人群。(記者 彭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