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鄭金容
“人大代表只有走下去,民意才能帶上來。”這句話不僅是安州區、花荄鎮兩級人大代表,花荄鎮益昌社區黨委書記黃曉東的口頭禪,更是他履職行動的真實寫照。
人大代表就是群眾身邊的“服務員”,履職舞臺就在街頭巷尾之間、在百姓家中。近年來,黃曉東充分利用社區書記聯系群眾的便利,將代表履職融入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無論是居民閑聊中提到的垃圾分類難題,還是商戶反映的流動攤點管理問題,或是走訪中發現的管道堵塞、停車難等民生痛點,他都一一記錄、認真梳理。這些帶著溫度的一手資料,成為他精準建言、有效監督的堅實基礎。
在區、鎮人代會期間,黃曉東結合調研情況認真參與審議各項報告,積極建言獻策。針對老城區停車亂象,他提出綜合治理思路;面對流動攤販管理難題,他呼吁合理規劃疏導點;圍繞垃圾分類推行,他建議細化桶點布局方案。這些源自實踐的“金點子”,已有不少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并逐步推進落實。
面對“三無小區”這一治理難點,黃曉東深入調研、系統思考,在今年安州區人代會上提交了一份關于系統化治理的建議。他認為,治理工作既是民生工程,也關乎城市治理現代化與社會和諧穩定。為此,他提出構建專項政策體系、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強化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等方法,為安州區城市更新和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參考。
為推動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提速,黃曉東多次對接住建、城管等部門,緊盯項目進展。如今,該小區外墻煥然一新,黨群工作站和主題廣場也在加緊建設中,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對收集到的選民訴求,如天然氣改造、菜市場公產房翻新、已征收房屋拆除等,他都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并持續跟蹤問效,以實際成果回應群眾期盼。
“群眾利益無小事。”這是黃曉東始終秉持的原則,與群眾拉家常、問冷暖已成為他的工作日常。暴雨天,他挨家挨戶到獨居老人家中詢問情況,查看家中有沒有進水、房屋是否存在漏水隱患,叮囑老人在惡劣天氣不要出門,注意安全;走訪社區低保戶、殘疾人時,他總會詢問一下身體狀況如何,有沒有什么困難。面對群眾時,他總是帶著真誠的微笑,耐心解答疑惑,并積極協調為群眾排憂解難。
“我將繼續以社區書記的初心扎根基層,以人大代表的使命建言獻策,雙崗融合、雙責共擔,以更高熱情和更實工作,為安州區發展貢獻更多力量。”黃曉東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