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將麥冬等4種物質納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標志著麥冬正式獲得國家“藥食同源”認定,為我市麥冬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三臺是“中國麥冬之鄉”,三臺“涪城麥冬”被評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入選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三臺麥冬產業基礎好、優勢突出。如何進一步提升麥冬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市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期間,三臺縣政協提交了集體提案《關于推動麥冬“藥食同源”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得到相關職能部門的積極辦理。
提案聚焦
解決短板 加大開發利用
基于前期調研情況,提案認為,我市具備了健全的麥冬研發檢測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等基礎條件,開發了麥冬飲片、中成藥、食品、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多樣性產品,品牌優勢突出。但麥冬產業發展還存在著種苗退化、綜合開發利用不夠、產業融合度低等制約因素。
為此,提案建議,加強麥冬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通過“政府政策引導+龍頭企業發力+產區農戶配合”,推動現有麥冬種植基地全面提質增效,大力推廣優質新品種“涪麥1號”,著力推進麥冬新品種研發,強化麥冬種源保護。
在開展麥冬品牌提升行動方面,建議探索建立麥冬國內國際標準體系,形成麥冬行業權威標準;著力孵化品牌,深入挖掘麥冬各類價值,加大以麥冬為主導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創建力度,推動基地建設、品質保持、品牌培育、標識使用;強化品牌營銷,積極開展品牌市場化運作,建立線上線下互動宣傳、銷售、體驗模式,積極參加全國農產品知名展會活動,不斷拓展市場。
提案還建議,持續優化藥用麥冬精深加工,推動川西北道地藥材集散中心盡快建成,努力實現從銷售藥材原材料到銷售飲片成品的轉變;大力開發麥冬食用屬性,引導支持相關企業盡快落地麥冬餅干、麥冬糕點、麥冬飲料、麥冬酒等產品生產線,推出一批食用麥冬產品進入市場,鼓勵支持麥冬菜品研發,推動麥冬上餐桌、進茶杯,入萬家。
提案追蹤
重點培育 助力產業建圈強鏈
記者從該提案主辦單位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辦單位、協辦單位高度重視,對提案內容作專題研究,并按照綿陽實際落實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及時辦理回復。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綿陽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建圈強鏈培育方案》,將麥冬納入食藥同源產業發展重點品種,按照“穩面積、重生態、提質效”的原則,全面提升基地生產管理效能,增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計劃建設麥冬標準化種植基地1萬畝。指導三臺縣申報2025年省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培育項目,擬在三臺縣主要產地區域建設各類規范化、標準化種植基地,聯合市農科院推廣麥冬新品種“涪麥1號”200畝。
“但是根據地方標準制定的最新規定,不得制定列入國家藥典的物質地方標準,也不得制定中藥材(含藥食同源)種養殖、生產加工、檢驗方法、流通等地方標準。”該負責人解釋,我市搶抓省級藥食同源產業建圈強鏈培育的契機,努力打造麥冬“天府糧倉·食藥同源”品牌,積極參加四川食藥同源產業發展大會、“綿品出川”、農博會等活動,展示麥冬產業成果,并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支持“川麥冬+”品牌建設,新建了直播間、孵化直播賬號、孵化產品、入駐抖音等電商平臺。
在麥冬精深加工建設方面,在食藥同源產業鏈培育方案中將開發食藥材功能性飲料、食品、功能性成分提取和大健康日化產品,拓展產品功能作為重要建設內容,同時計劃總投入超3000萬元建設含麥冬類中成藥數字化高質量先進生產線、開發麥冬系列飲品、開展麥冬非藥用部位綜合利用、對老舊倉庫進行改造等。我市還支持代代為本等公司在麥冬食藥同源產品方面加大開發力度。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吸取提案建議,在加快麥冬種植標準化基地建設、發揮涪城麥冬產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制定嚴格行業標準、加快麥冬深加工項目建設進度、加強麥冬新產品研發支持力度等方面努力,推動麥冬產業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記者 唐顯枚)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