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綿陽緊緊圍繞構建“587”重點產業體系,強化圈鏈思維,創新精準招商機制,推動內資外資協同發力,全市經濟合作工作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1至8月,全市新簽約項目119個,投資總額達828.88億元。上半年,全市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額位居全省第二位。數據背后,是投資綿陽的熱度持續攀升,更是產業生態與招商機制協同發力的生動體現。
□ 記者 唐甜
創新機制與精準招引雙輪驅動
構建“大招商”格局
亮眼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系統性的機制創新。綿陽以建圈強鏈為主線,出臺《推動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編制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協同招商方案,分鏈制定精準招商“四張清單”,從頂層設計上明確方向、壓實責任。
在隊伍建設上,打破常規“全員臥倒、打散重組”,對內組建“1+5”產業科室對口服務“587”產業鏈,在招商一線錘煉干部;對外聯合區縣、鏈主企業組建7支招商突擊隊,并建立首批77人招商引資專家智庫,形成“專業研判+一線攻堅”的協同機制。
如何吸引大項目、好項目?“完善機制+精準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圍繞“招引、落地、服務、統籌”全流程,我市創新建立項目促進、駐外招商、晾曬比拼等“五項機制”,通過月度調度壓實責任,全面激發干部“拼、闖、干”的勁頭。在精準招引方面,推行“一企一方案一專班”攻堅頭部企業,成功引進森帝流體管路、天數智芯西南總部、科大訊飛信創算力基地等10個高能級項目。世界首款量產仿人機器人企業優理奇從對接到達成合作僅用40天,“綿陽速度”背后,正是專業化、精準化招商體系的強力支撐。
與此同時,我市還注重激活存量帶動增量,聯合富臨精工、長虹美菱等本地鏈主開展靶向招商,推動上下游配套項目落子綿陽,并促成浙江永貴、中廣核等龍頭企業追加投資。今年以來,93個建圈強鏈項目成功簽約,占比近八成,產業鏈韌性與集聚度實現雙提升。
平臺賦能與服務護航多措并舉
項目轉化“加速度”
在積極“走出去”的同時,綿陽也更加注重“請進來”的實效與落地服務的精度。我市積極借助高端平臺擴大“朋友圈”,依托西博會、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等國家級平臺,開展“專業化展覽+沉浸式考察+專場推介”組合拳,推動一批新賽道項目成功牽手;針對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特色領域,則舉辦11場“三招三引”小專場對接活動,并通過鏈主企業生態對接活動挖掘意向項目20余個。
外資招引是綿陽擴大開放的重要一環。通過“外資、外貿、外事”三外聯動,我市先后赴德國、俄羅斯等地開展“綿動全球”出海招商,并邀請30多個國家(地區)的商協會和企業來綿考察,鏈接外商資源200余家。既要引得進,也要服務好。通過聚焦熱點領域攻堅和優化營商環境,卡塔爾揚帆貿易工程機器人產業化項目成功簽約,新注冊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1家,推動利潤再投資,全市外資基本盤持續鞏固。
項目簽約只是起點,落地投產才是關鍵。綿陽堅持高位推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度重大項目、會見重要客商,高效推動惠科Mini-LED、星際榮耀商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項目快開工、快投產。為確保項目轉化提速,我市建立三級調度機制,對重大簽約項目分級調度30余次,對重大平臺活動簽約項目跟蹤問效。此外,通過開展企業家“早餐匯”、簽約項目“回頭看”、外資圓桌會等一線服務,主動送政策、解難題,真正實現了向精細化服務要效率、要動能。
隨著“投資四川·中國(綿陽)科技城建圈強鏈產業投資促進活動”的舉行,綿陽正以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更加創新的招商機制和更加高效的營商服務體系,展現其強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