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方面23條具體舉措
● 在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方面,提出8條實招,直面企業痛點
● 在優化政務服務方面,圍繞8大領域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和交易成本
● 強化涉企權益保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減少對企業干擾
● 突出科技創新引領,降低企業研發制造成本,加速“智改數轉”和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建設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綿陽市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緊扣提升經營主體感受度和滿意度,從降成本、優服務、護權益、促創新四方面推出23條具體舉措,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注入政策動能。
《若干措施》聚焦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和制度性交易環節中的現實壓力,突出“控制成本”核心導向。在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方面,提出加強融資對接、推動融資成本下降、落實稅費優惠、指導控制用電用水用氣成本、降低用地和物流成本等8條實招,直面企業“融資貴”“用工、用能難”等痛點。措施明確,新增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融資擔保業務平均費率不超過1%。
在優化政務服務方面,《若干措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和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圍繞政策、金融、人才、科創等8大領域拓展服務內容。通過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擴大“暗標盲評”應用、推廣電子保函等方式,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和交易成本。同時,探索建立四上企業退庫風險預警幫扶機制,變被動應對為主動服務。
為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若干措施》強化涉企權益保障,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推行“天府入企碼”試點和“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減少對企業干擾。發揮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綿陽分中心作用,加強專利快速預審和確權,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托管服務覆蓋面。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推廣運用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立足中國科技城定位,《若干措施》突出科技創新引領,通過加大技術幫扶、推動儀器設備共享、建立區域創新共同體、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行動等,降低企業研發制造成本,加速“智改數轉”和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建設。
《若干措施》還體現出綿陽地方特色,明確加快推進皂角鋪物流基地、綿遂內鐵路、G5綿廣擴容等一批具體項目建設,保障國際班列穩定開行,強化政策落地協同,由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工作組定期通報進展,確保各項舉措取得實效。(記者 楊方彧 蔣成林)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