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碧紅)為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通貿易產業適配堵點,近日省商務廳聯合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出臺《四川省推進貿產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加快推動和促進貿產相互賦能、供需適配。
《方案》重點從推動“四川造”精準對接國際國內市場、增強貿易對產業牽引帶動作用、發揮產業優勢促進貿易模式創新、夯實貿產融合發展載體支撐等方面開展探索。
推動“四川造”精準對接國際國內市場,《方案》明確,加快拓展國際市場,包括鎖定目標國別、深挖適貿產品等;深度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重在加強重點區域合作、推動融入國內重點供應鏈、建強區域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等。
針對增強貿易對產業牽引帶動作用,在當前形勢下,需更多從貿易環節發力來帶動產業發展,《方案》圍繞多個方面——聚焦產業發展所需擴大重點技術和商品進口、以市場為導向促進供需適配、推動四川標準和品牌國際化發展、建強貿易主體隊伍、推進外貿外資外經聯動提升產業韌性等,提出優化貿易供給、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等系列舉措。
產業是貿易的基礎和支撐,為進一步發揮全省產業優勢,促進貿易模式創新,《方案》提出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激活服務貿易新動能、借勢產業綠色轉型塑造貿易競爭新優勢等重點舉措,大力培育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綠色貿易等未來貿易發展新動能。
貿產融合發展是一個全新探索,需要平臺載體來支撐。為夯實貿產融合發展載體支撐,《方案》提出依托自貿試驗區開展全產業鏈創新集成攻堅,培育貿產融合園區標桿,提升涉貿展會活動專業化實效性,以此努力完善貿產融合發展的生態圈。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解讀分析稱,比如針對“有產能缺訂單”的矛盾,將構建貿易平臺與生產企業常態化信息對接機制,提升企業市場趨勢預判、個性化定制、小單快返、便捷交付等能力。四川六大優勢產業中,除電子信息產業外向度較高外,其他產業在外貿方面還有相當的潛力可挖,需要聚焦有競爭力的產品,因此《方案》提出要結合國際市場供需趨勢,分行業分批次制定四川國際貿易競爭優勢產品目錄,精準服務產業發展。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貿易和產業一頭連著需求、一頭連著供給,在當前形勢下創新推動貿產融合發展,無論是深挖需求潛力還是應對外部挑戰,都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下一步,四川還將通過一系列集成改革,努力構建“以貿易促產業、以產業強貿易、產業貿易互促”的良性發展循環。
編輯:李志